四川省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是省级重点职业高中、是四川省首批中职内务管理示范校、省州县三级劳务输出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还获得“四川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学校占地面积128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位置优越,宁静优雅,是读书求知、修身益智的理想场所。学校目前开办有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中餐烹饪、信息技术、学前教育等6个专业;现有在校生3227人,教职工157人,外聘专家9人,外聘教职工28人。校企合作企业38家,省内合作办学学校14所。近三年有近600名毕业生参加对口高职和单招升学考试,其中586人升入高等院校,有部分学生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大等,升学率达97%。另一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对就业学生采取订单培养,主要与北京眉州东坡集团、成都公交公司、四川幻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开展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该校一直高度重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对如何做好做优做强“国防教育”这篇大文章,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国防教育特色是学校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目标,多年来,学校围绕“国防教育”这个主题,以国防教育为特色,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构建起“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多层次、全方位国防教育立体化网络,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国防教育新路子。
以学校教育为主体
掌握国防教育基本知识
该校建立健全了国防教育领导机构,成立了国防教育领导小组,重点落实好健全组织机制、健全培训机制、健全激励机制“三个机制”,把国防知识测试成绩、国防小报评选情况作为评选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的重要指标,从而激发教师做好国防教育教学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自觉参加国防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每年九月中旬高一新生为期10天的军训,是该校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的重头戏。经历军训的磨砺,锻造了学校的人文精神,增强了同学体质,增长了才干,培养了品质。
以社会教育为依托
开辟国防教育实践基地
建立校外活动基地是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的条件,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确立了德昌驻军部队和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两个国防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每学年至少安排一周时间到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军营,开展部队首长为全校学生作一次军政形势报告、部队战士为寄宿生进行一次内务整理的培训等等“五个一”方面的活动。同时,学校对部队开展了“我送知识到军营”活动,学校还开展了“我为国防添风彩”活动,每年定期慰问部队指战员,为他们送去物质和精神上的食粮。
通过实施军校共育、军民共建,军人的作风、风格、气质对学生成长起了榜样示范作用;严守纪律、敬业奉献、苦练技能等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产生了积极的正能量,学校纯正的校风、良好的学风均隐约可见军营的风采。
以开展活动为载体
激发国防教育爱国情感
学校将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列入学校的活动课程,每次观看教育影视片后,都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影评活动,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国旗下演讲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熏陶,激发爱国情怀,坚定了报国志向。
利用每年的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该校开展参观革命遗址、凭吊先烈、搜集图片史料,阅读革命回忆录和地方志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
以课程改革为主线
落实国防教育
开展“国防教育,军事训练上操场”系列活动,举行每天大课间军事跑操活动、每周的国旗班训练及升旗活动、军歌比赛等,丰富学生砺练和展示的舞台;通过学生社团将国防教育融入到校园的文化生活之中。加强国防教育制度建设,开展主体性国防教育阅读和国防教育主题网页建设。
该校秉持“抓住机遇、科学发展、和谐团队、提升质量”的办学理念,兼顾内涵、外延同步发展,形成了鲜明而富有特色的办学之路。在国防教育方面,以新生军训为切入点,平时多渠道渗透国防知识,多层次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与育人水平,使该校成为凉山职教的一面旗帜。德昌县职业高级中学将以“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豪迈气概,以特色彰显特长,以文化丰富内涵,以质量铸就品牌,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品牌发展之路,朝着创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目标迈进!
文/本报记者 周建英 图/本报资料
新闻推荐
文/孙继广孙廷华侯启辉文祖街道西王黑村因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保存着唐宋明清不同时代的古建筑,得以在2016年被评为山东省级传统古村落。今年春节,笔者专程前往采访,深切感受到了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