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是明末著名的将领,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曾多次击败清军(那时称后金)的进攻,为边关的安宁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能力超群、功勋卓著的名将,最终却落得个身败名裂、千刀万剐的下场。
如今,很多人都把袁崇焕的死归咎于党争,认为他是无辜的。其实,我觉得,袁崇焕的悲剧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袁崇焕这个人,其他方面都不错,就是为人过于嚣张、刚愎自用,酿下灾祸在所难免。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袁崇焕终究只是一个牺牲品。
袁崇焕犯的第一个错误是与皇太极议和。公正地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决定,但坏就坏在袁崇焕未向领导请示。按理说,像议和这样的大事一般都要先上报朝廷,然后通过大臣讨论,最后由皇上定夺,而袁崇焕压根儿就没跟崇祯打招呼,直接就派人与皇太极谈判,所以后来才有投敌卖国之说。
袁崇焕犯的第二个错误是向皇帝夸下海口。一直以来,崇祯都非常信任袁崇焕,要官给官,要钱给钱,要尚方宝剑给尚方宝剑。当然,崇祯对袁崇焕好,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那就是守好辽东。不知是袁崇焕高兴过头,还是大脑短路,他竟向皇帝夸下海口,只需五年就能收复辽东。本来袁崇焕只是随便说说,安慰安慰崇祯,但崇祯信了。忽悠皇帝,后果是很严重的,不久袁崇焕就会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
袁崇焕犯的第三个错误是斩杀皮岛总兵毛文龙。毛文龙是一个武将,他仗着自己手下有几万弟兄,常常不受文官的管制。但袁崇焕也是一个有脾气的人,在他看来,无论多牛的人都得服从他的管理,不听话就得干掉。按理说,以袁崇焕当时的地位,收拾个把总兵应该不会有问题,但他偏偏又犯了上次的错误,未经皇帝许可,就直接把毛文龙给砍了。说来也许大家不信,在明朝,要光明正大地杀一个人是很难的,即便是普通老百姓,因为每一个死刑犯都必须由皇帝亲批。而袁崇焕连一个报告都不打,就把一个总兵给砍了,在外人看来,简直就是目无王法,目无皇帝。事后,袁崇焕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赶紧写了一份奏疏,向皇帝认错请罪。崇祯知道后十分生气,但他念在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不仅没有责罚袁崇焕,还夸奖了他几句。袁崇焕天真地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他忘了,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成语——秋后算账。
袁崇焕犯的第四个错误是请求驻兵城内。这里所说的城不是别的城,而是北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众来犯,气势汹汹,直逼京城。袁崇焕挥师救援,到达京城时,他向皇帝提出了一个要求,兵马长途奔波,疲惫不已,请求入城休整。这个要求虽然合理,但不合法,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知道,没有皇帝的许可,军队不得靠近京城,入城就意味着造反。作为手握重兵的主帅,袁崇焕竟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尽管他最终得到的答复是“不行”,但在皇帝看来,袁崇焕这个人有野心,应该尽早铲除。果然,清军刚刚撤退,袁崇焕就被逮捕入狱,罪名是通敌叛国。
公元1630年8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所谓凌迟,就是把人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地割下来,这种酷刑一般都用在罪大恶极的人身上。据说,袁崇焕死后,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竟然争相抢食他的肉,可谓恨之入骨。一代名将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 周礼
新闻推荐
本报讯3月20日下午,全市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电视电话会在市公安局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以来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2016年,全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