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1853—1926),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和许多有成就的人一样,张謇年轻的时候,也遭受过很多磨难,其中“冒籍”一事,就差点断送了他一生的前程。
张謇祖上世代为农,没出过读书人,按照清代科举制度规定,祖上三代没有读书人获得过功名的家庭,称为“冷籍”,其子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塾师安排,海门人张謇冒用如皋人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过一番努力,张謇在他16岁时考中了秀才,应该说这是他在迈向功名道路上开了一个好头,但他万万没想到,这却是他人生灾难的开始。
从此以后,如皋县张家便以“冒籍”之事要挟张謇,不断地索要钱物,稍有拖延,便以告官相威胁;知道此事的其他人也时不时上门来敲竹杠,前后5年时间,张謇家经济便陷于困顿,生活十分狼狈,人格上也无尊严。
在担惊受怕、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张謇作了最坏的打算,他想到了最后的一条路,就是自己到官府告发自己。于是,张謇满腔悲愤地到通州府,向学官呈报实情,请求革除他的冒籍秀才,自己听候官府发落。
他的这一大胆举动非但没有吃官司,反而得到了一些正直官吏的理解和同情,在江苏学政彭久余、南通知州孙云锦鼎力相助下,经过层层呈请,最后经礼部核准,终于认可了张謇的本籍秀才,一桩“高考移民”案以喜剧形式落幕,降临在张謇身上的灾难终于结束。
在遇到困难时,如果作最坏的打算,有勇气面对最坏的结果,看似到了“山穷水尽”,或许迎来“柳暗花明”。
□ 俞继东
新闻推荐
雍成瀚在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持续提升政府系统从严管党治党水平推动政府系统廉政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本报讯(记者潘世鹏)3月21日下午,在省政府第五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市政府随即召开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16年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任务。市长雍成瀚出席会议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