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上11点过,米易县攀稀果果门店里依旧灯火通明,8个打包员正加班加点将客人订好的枇杷打包,准备发往北京。
“这段时间订单比较多,经常需要加班,今晚上就有400多件需要打包。”店主李雅茜忙着清理手里的单子,“现在米易县的名气越来越大,米易的水果很受外地人喜爱,仅今年1月份,我们就有40多万元的收入。”
借着电商发展的东风,米易县很多个体户走出了一条“电商致富”的新路子。
“朋友圈”里的生意经
今年29岁的李雅茜一直有一个“水果梦”。家里祖祖辈辈种植水果,让她从小就对水果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浙江上大学期间,她就开始做一些小规模的水果生意。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决定返乡创业,成为攀枝花众多水果微商中的一员。
2015年6月,米易鑫瑞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以“公司+农户+互联网O2O模式”运营,依靠“攀稀果果”品牌,将米易特色水果销往全国各地,李雅茜的水果生意走上了正轨。
“我的两个微信号里有5000多个好友,每次在朋友圈里发送新鲜水果上市的消息,都会有很多人留言咨询。”李雅茜说,“但我个人的力量毕竟单薄,所以我们发展了很多微商代理,他们发布消息,我们接订单,这样一来扩展了销路,我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来管理水果和服务的品质。”
如今,50多个微商代理已经成为鑫瑞公司的一部分,去年500多万元的销售额中微商就贡献了三分之一左右。
同样走这条致富路的人在米易还有很多,“攀越枇杷”的曾绍斌就是其中之一。12年前,芭蕉箐村开始种枇杷,但那时的销路并不好,本地市场认可度不高,更别谈外地市场。2005年,芭蕉箐村党支部书记苏登平和村委会主任苏国象曾带着枇杷一路“跋山涉水”,前往成都、北京等大城市推销。一些枇杷种植户只能自己挑一担枇杷到集镇上“守地摊”,经常一整天下来还没卖完,又只能再把枇杷挑回去。
到了2010年,攀越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当家人曾绍斌主动与“本来生活”等国内大型生鲜网站进行对接,充分运用互联网进一步拓宽市场。如今,该合作社的枇杷网上销售已占据总销量的35%左右。2015年,攀越枇杷合作社枇杷销售收入达到1500余万元。
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是米易县水果成功占领市场的法宝。据米易电子商务孵化中心、米易电子商务协会初步统计,今年春节期间,通过网络、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在全县物流快递行业放假暂停营业的情况下,线下实体销售额仍超过3100万元,其中大中型企业销售额1000万元,小微、个体企业销售额600万元,微商销售额1500万元。
“电商圈”里的脱贫梦
根据四川省商务厅、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加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及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攀枝花市电子商务进农村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在米易县大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当下,电商发展与精准脱贫完美结合,走出一条电商带动产业发展,助力精准脱贫的新路径。
首先完成这一融合的是白马镇黄草村。去年1月,米易县商粮局在贫困村黄草村建设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点,主要为销售黄草樱桃服务,农户通过黄草樱桃合作社的各项服务,将樱桃通过该站点进行销售。在2016年樱桃销售中,该中心的成功运行带动农户增收300万元,受益农户达到400户,其中包括贫困户64户,直接帮助贫困户增收近50余万元。
2016年,米易县成功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抓住这一契机,米易县决定在草场乡碗厂村、草场乡仙山村等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工作,为农民提供工业品、消费品、农资农具的网络代购服务,并提供其它便民服务。通过以电子商务服务点为依托,包括协助站点在第三方平台开设网店或微店,收集当地农产品信息,实现物流收单;通过互联网销售当地特色产品,实现农产品进城,助农增收。
在米易的“电商圈”里,贫困村的专业合作社已逐渐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2017年,米易县将确保实现17个贫困村推出、1090户4337人脱贫,而发展电商成为重要的抓手。按照计划,米易县将在今年全面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完成项目建设要求,达到初期验收标准,并在全县有条件的贫困村建设村级服务站点,其余贫困村采取“互联网+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开展电商扶贫,增加农民收入。
新闻推荐
作诗千余首,与曾国藩“同年”;以武传道,教授弟子12名;为官一方,声名卓越阆中诗人金玉麟 文武双全 循良善政
●邓斌先澄历史上,阆中诗人所做诗作甚多,其中,又以清代诗人金玉麟为最。阆中名研会副会长刘先澄对金玉麟很推崇:“他是已知的阆中籍古代诗人中创作最丰的诗家。”金玉麟手书的《二瓦砚斋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