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洞庭湖平原上,一场春雨刚过去,河边的柳树发出新绿的嫩芽,田野里盛开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
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刘创业一大早起来,穿过大片翻耕好的稻田,来到赫山区龙光桥街道米香村种粮大户曹国其家里。“现在是水稻育秧的关键阶段,但一直不停的下雨,很容易坏种烂秧,我必须要去帮种粮农户做好技术服务。”刘创业告诉记者。
刘创业所在的合作社办了一个水稻育秧工厂,通过专用秧盘、控温控湿,育秧效率大幅提高,育苗成本下降,日产苗能满足800亩大田的插秧需求。
自3月3日以来,湖南省以及南方多地出现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一方面带来了充足的降雨,另一方面,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发生“倒春寒”几率大,对传统育秧带来影响。
刘创业说,在田里育秧的传统技术,由于温度湿度不好控制,很容易发生坏种烂芽,采用这种现代化育秧技术效果好。
这两天,很多农户排着队来“上门求苗”,秧苗供不应求。刘创业站在田里,帮着曹国其移栽秧苗,指导他怎么喷洒药水,怎么盖好薄膜。“我们不仅要卖秧苗,还要做好全程技术服务,帮助更多种粮户抵御自然灾害,大家一起把粮食种好。”
小心翼翼地捧起绿油油的小生命,移栽到秧田里,刘创业说,这就是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最好写照。“播下种子,是一年收获的开始。”
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越来越多农户应用工厂化育秧技术,推广良种和科学技术管控,以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选择绿色发展方式,成为各地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亮点。
在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种粮大户徐淙祥流转了1230亩土地,今年种了1100亩小麦,现在小麦正处于拔节前期。这两天,他忙着防治小麦纹枯病、除草,有的小麦拔节前期还可以追肥了。
“春分”代表着春耕大生产开始。徐淙祥说,一些地方还存在化肥、农药滥用现象,产生农业面源污染,这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和农民增收。
“国家提出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徐淙祥说,“我们一定要选择发展适销对路的绿色高效农产品,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降低成本。”新华社记者
新闻推荐
多股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