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勇自制的采藕机
去年莲藕市场行情下跌,因为卖不了好价钱,种植户宁可将莲藕烂在地里;由于买不到品质佳的藕,批发商宁可跑空车……由此出现“卖难、买难”的怪圈。而在中江县南山镇三塘村,当地用优质藕种提升莲藕品质、自制采藕机替代人工节约成本的方式挺过了“市场寒冬”,如今还准备探索藕塘配套养泥鳅、草鱼等符合生态农业的新路子。
更新换代
快花“血本”买藕种
三塘村村支书吕勇种了7年莲藕,近两年村上的莲藕种植扩大到上千亩,“金三塘莲藕专合社”也运应而生,被当地称为“莲藕大王”的吕勇是合作社法人代表。“去年藕市行情下滑,我要是没几点突破,很难保本。”吕勇坦言。
27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三塘村,当地村民正在采最后50亩的藕种,采出后即刻下种。“这是我们换的鄂莲系列的新品种,产量高、质量好、口感佳。”吕勇说,这个新品种是他花了10元每斤的“血本”购进的,相比每斤1元的普通藕种,其产量可以提升很多,一亩可以产出四五千斤莲藕。
“我的藕拉到德阳玉泉批发市场卖,每斤至少要比别的藕贵1角钱。”吕勇荷塘里的莲藕品种有6种左右,而且更新换代快,既保质也保量。
机械化操作
改良上百次的自制“采藕机”
产量大了,采藕成了难题。4年前,吕勇尝试用柴油机、水泵等组装,改良了上百次后,最终成功制成采藕机。对于这台采藕机,中江科协工作人员赞不绝口,“这台采藕机的速度是人工的两到三倍,成本却少三分之一。”
除了采藕环节,除草环节也是租用无人机撒药,防虫杀菌。吕勇算了一笔账,一亩产4000多斤藕,售价1.2至1.3元,种植成本第一年3500元,第二年2000元,刨除采藕成本,还是有微薄的利润,不至于亏本。
去年,吕勇在全省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彭州濛阳镇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租了个摊位,每晚11点运上几千斤莲藕前往售卖,还向成都双流白家市场多个商家供货。除了销往成德绵地区,也会通过批发商销往云南、贵州、甘肃等地。
尝试新办法
莲藕与鲫鱼、泥鳅共生
吕勇认为,基于市场规律,今年藕市会有好转。不过,他想通过其他的方式走出这种周期性的困境。“我想模仿稻田养泥鳅的模式,尝试在藕塘里养殖鲫鱼、泥鳅。”但吕勇又不得不面临缺技术的难题。
这天上午,中江县科协工作人员带来了一名“技术指导员”——中江水产行业协会的向征勇。“我们已经有成熟
。的稻田养泥鳅等模式,藕塘配套鲫鱼、草鱼、泥鳅种植很值得一试,且可行性非常高。”向征勇说,这种养殖模式产出的鲫鱼、泥鳅都是生态绿色产品,这种模式也符合生态农业的路子。
记者手记: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当下的热词。我们在此次莲藕市场经济观察的报道中发现,由于没有一个准确的获取莲藕种植及销售市场数据信息的渠道,导致2015年之后的这场“莲藕寒潮”让种植户们措手不及。但早在2015年,深圳就推出“大白菜+”电商平台。该平台的上线使得农产品流通链条上各环节从业者顺畅对接、打破信息不对称,打造了中国农产品新的流通模式。而这只是传统农业迈向智慧农业的一小部分。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创新、可持续性是值得大做文章的。从自制采藕机实现机械化操作到藕塘养鱼尝试新的种植模式,吕勇算是莲藕种植户中,敢于创新和尝试的,这也正是他在低迷的行情中仍有微薄利润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报记者 王珊珊
新闻推荐
走进五指山,远眺群峰竞秀,山岭连绵,近看触目皆绿,繁花似锦,纯净的空气和着淡淡的花香直沁肺腑,仿佛置身一座森林公园。这里森林密布,空气纯净,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水源丰富清澈甘甜;这里有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