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29日本报12版)
在利益驱动下,投机分子可谓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不承想,原本单片价值并不大的小小创可贴竟也沦为犯罪分子牟取暴利的工具,而且,此番一查就查出案值高达2000万的假货,警方一举抓获犯罪分子21名,闻之令人咋舌。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在众口一词对犯罪分子进行谴责讨伐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开始思考另一个重要问题——— 这些假冒创可贴是如何流入各地市场的?按照犯罪分子的精明,制假或并不难,只要把准了市场的脉,不论是“邦迪”云南白药”还是其他什么品牌,他们都能造出来。然而,要想这些假药在流通环节一路绿灯,确乎需要一定“神通”,绝非消息中语焉不详的一句“该团伙以义乌市区仓库为周转站通过不同的物流公司将假冒的创可贴假药销售至新疆、浙江、湖北等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就能完整清晰解释清楚的。
药品是特殊商品,采取许可经营,无论买或卖都是要有手续的,那么,上述大批量的假冒创可贴之所以能顺利流入市场,首先很可能是恶意制假的上游供货方伪造了相关证明文件;其次,采购方要么疏于审核辨别真伪,要么在利益诱惑下摇身一变沦为制假者的“同谋”。那么很显然,基于药品分销渠道的复杂性,要想假创可贴进入多达13个省区,沦陷的或不止一两个人、一两家企业。由是观之,大量假创可贴进入市场,表面上因为制假者太狡猾,实际上,则是逐利心态下相关各方集体“变节”所致,本质上是一个“窝案”。
基于这样的认知,笔者以为,针对本案,除过顺藤摸瓜一查到底,严惩此21名制假分子外,更要好好地想一想:流通环节中于制假者数量多倍、事实上充当了制假者“帮凶”的售假贩假者要不要好好查一查?此外,本案的制假重灾区在义乌、桐庐,那其他地区有没有这种现象?再者,推而言之,一片小小的创可贴尚且如此混乱,那么医药市场上其他产品呢?监管部门或有必要举一反三。
新闻推荐
斗虎屯讯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送文化、送书法、送艺术到农村、到基层。3月26日,来自北京、临清、冠县、莘县、茌平等地的书法家集聚在斗虎屯镇薛李张村老屋文化站,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