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河县按照“特色鲜明、规模高效、循环生态、示范带动”的总体要求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思路,以园区承载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建设美丽富裕新白河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发展引擎
该县始终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引擎,从财政扶持、土地流转、信贷融资、基础配套、科技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为强化科技保障,该县以“百队进百园”活动为抓手,落实27名农业技术专家组成9个专家团队,对园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以园区为培育基地,依托农村实用技术、创业培训、电子商务、阳光工程等,大力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52名,其中有36人被认定为中级职业农民,10人被认定为高级职业农民。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成各类园区56个,园区规划总面积14.06万亩,已建成面积7.54万亩,流转土地7.05万亩,累计完成投资9.95亿元,实现产值4.31亿元。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农业园区16个、县级农业园区36个。生猪年出栏量达17.25万头、存栏11.95万头,发展设施蔬菜种植3008亩,魔芋种植1.1万亩,核桃10.067万亩,茶园5.12万亩。
树立农业品牌
该县始终把农业品牌打造作为培育现代农业的重点工程,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与6家高校院所建立院地合作,进行30余项技术引进与创新,实施标准化生产,严格储存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监管,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体系,确保了农业品牌的迅猛发展。
2016年,白河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白河光皮木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并命名为“中国光皮木瓜之乡”。较早地通过了无公害整县环评,获得有机食品认证2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2个,白河逸酒凭借其优质的木瓜酒系列及企业良好信誉被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名牌产品”。富硒“春燕”茶系列产品先后取得了国家茶叶类QS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中国著名品牌”,先后荣获“中茶杯”特等奖、全国名优茶一等奖、“陆羽”杯金奖、杨凌农博会“后稷”金像奖等多个国内国际奖项。
拓展销售渠道
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致富,是该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终极目标。通过“政府协调,企业运作,农民参与”的形式,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布会、大型推介会和农特产品展销会、直销会等形式奔赴北京、天津、河南、湖北、西安、浙江等多个城市开展农特产品宣传推介及直销活动。
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深入开展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建设,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从而拉长了产业链条,多产融合、“接二连三”的集群式园区建设新格局逐步形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目前,已培育建设“园区+电子商务平台”9家,网上销售农产品20余种,年销售额1000余万元。
创新发展模式
为实现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大发展,该县以园区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一盘棋,特色产业和乡村文化齐步走,采摘、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大融合的发展模式,走出了现代农业发展促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白河县兴达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在仓上镇天宝村流转土地6000余亩,按照“田成块、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统一规划设计,打造出了白河第一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的循环发展模式与精准脱贫工作合理对接,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搬迁难题。 “天宝模式”得到了省政府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正成为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途径。
截至目前,该县各级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贫困户6000余户2万余人,已实现精准脱贫1862户5138人。该县初步形成了“园区+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模式。
通讯员鲁延福纪昌鑫刘小虎
新闻推荐
让清明节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