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
郭沫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里都深入研究,而且在书法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善撰对联,留下了许多巧用对联做妙答的趣闻轶事。
旧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杨森主政四川时,敛财手段五花八门,派军警在城门口堵截进城挑粪的农民,按挑收钱。郭沫若少年时在乐山城里读书,有一天,他看见一些人挑粪出城,守门的役吏敲诈勒索,挑一担粪要缴一个铜板的“卫生税”。郭沫若在旁边看见了,十分气愤,当即挥笔作联一副:“自古未闻屎上税;如今只剩屁无捐。 ”对此进行淋漓尽致地辛辣讽刺和无情揭露。围观的行人读了,无不拍手叫好。
抗战胜利后,文化界人士聚会重庆。一天,柳亚子约上郭沫若和篆刻家曹立庵,来到一家酒摊前,点了几样小吃,三人便吃喝起来。席间,柳亚子抨击起重庆当局的腐败现象,喝到半酣之际,又看见有不少国民党权贵成群结队来对面酒楼摆阔,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十分气愤地说道:“这些吸血鬼刮尽民脂民膏,只知花天酒地,祸国殃民,我要革他们的命。 ”骂罢又脱口而出一句:“才子居然能革命。 ”郭沫若一听心领神会,亦趁酒兴回敬一句:“诗人毕竟是英雄”。柳亚子听了十分佩服,两人相视都不禁开怀大笑起来。这是一副极妙的对联,言简意赅,韵味悠久。后来,曹立庵特意给这副妙语联句刻制三枚闲章,分赠郭、柳两人,以纪念这次难忘的小酌聚会。
1948年冬,著名的哲学史家侯外庐在沈阳一家古玩店里购得一印章,上面刻有“公生明,偏生暗”六个字,觉得刀法老辣,线条爽利,韵味憨厚,心灵受到震撼。他决定拿去与郭沫若观赏。郭沫若看到这方印章,很是喜欢,连声称道:“有意思,有意思,太好了! ”侯外庐就把此章送给郭沫若。郭沫若很高兴,表示要送点什么作为回报,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侯外庐便请郭沫若题赠一副对联。于是,郭沫若当场拿起毛笔,饱蘸浓墨,飞笔疾书,写下了一副对联:“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侯先生得到郭老的墨宝,自然满心欢喜,连声说:“这是为人处世的格言啊! ”
“公生明,偏生暗”是《荀子·不苟》中的名句。意谓一个人公正能使人明白事理,偏私会令人愚昧糊涂。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语出《论语·雍也》,意指明智的人喜好流水,仁义的人喜好高山,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或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联语这里借以比喻彼此在学术上各有专攻与成就。郭沫若巧妙引用古典,上下句意思连贯,自然贴切,颇富哲理,充分表达了两位学者互勉切磋的愿望,实属难得之集字名联。人们无论从政、治学、修养身心和待人接物,都可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1953年,郭沫若为正在筹建的成都杜甫草堂纪念馆,撰写了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联中“疮痍”比喻战乱频仍、景象破败之状。杜甫《北征》诗写道:“乾坤含疮痍,忧患何时毕”。此联上联写人,下联写作品,从两个方面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唐代自安史敌后,由盛转衰,社会骚乱,民生凋敝。杜甫关心民苦,振笔疾呼,写出的鸿篇巨制有如浪涛汹涌,动人心魄。通观全联,用语简洁,对仗工稳,精确地概括了杜甫的创作成就及诗歌的人民性,可谓是切中肯綮、丝丝入扣,对前来瞻仰者有很好的励志警世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特稿在中国女排的最新集训名单中,郎平指导有了新头衔——总教练,而她身边的助理教练安家杰则变身中国女排执行教练。但谁知,中国女排大名单一经公布就遭遇网友大面积质疑:功勋球员的落选、对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