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通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澜溪书院”

来源:江淮时报 2017-03-31 15:01   https://www.yybnet.net/

□吴华

因工作关系,我在铜陵大通澜溪老街走访时,有几位年过八旬老人对我说,在现河南嘴社区办公楼边的祠堂湖后稍,曾是闻名天下的大通“澜溪书院”所在地。他们这一说让我十分惊喜,虽然驰名的“澜溪书院”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其昔日的辉煌有理由让我们为它喝彩,更引起我对其考证的浓厚兴趣。

大通,因位于长江与青通河交汇处,水运体系十分发达,成为长江上一处十分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时,朝廷曾在此设置“大通水驿”,当时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民谣:“江南大通,靠山临江,上接两湖,下通苏杭。 ”众所周知,我国自隋朝开始实施科举制度,到唐代仍延续隋朝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当时,各地纷纷兴办书院,培育人才。面对此景,大通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酝酿建设一座书院。其时,铜陵籍太学(为当时最高学府)博士(相当于举人)佘钦,相传他是江西南昌人,是随当时一些文人从赣江、鄱阳湖、长江辗转来到大通的,后来还担任过大通水驿的主事等小官,为让佘氏家族成为书香世家,佘氏后人人才辈出、光宗耀祖,他在当时各地纷纷兴建书院的风潮中将自家家产捐献出来,建了这座规模壮观的“澜溪书院”。

整个书院为前后三进正屋、两侧回廊式的两重四合院,最后一进大殿内,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塑像。书院为原木穿枋的青砖小瓦房,屋内地面青砖铺地,厚重大气的木门及其门楣上方、镂空雕刻的木窗上与粗壮结实的穿枋原木横梁、竖柱上,都镶嵌或点缀着精美的木雕、漆画;整个书院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斗拱交错,气势非凡,使得整座建筑显得十分考究,彰显着典型的皖南建筑风格。院中天井呈四水归堂暗沟排水的格局,天井中间是四方形水池,以承接四周屋面雨水,并建有排水暗道排放多余积水;水池中间建有小型拱桥和麻石过道连接前后两进房屋,拱桥与过道将天井中水池一分为二,池中养着鲳条鱼和睡莲,建有栽植盆景的假山,让整个天井显得雅致,别有风味。因其建在大通镇上,大通古名澜溪,故名“澜溪书院”。从此,这座书院成了佘氏宗族及周边大户人家子弟读书的私塾学堂。

据老人们介绍,相传这座书院环境幽雅,学术氛围浓厚,为佘氏家族及铜池两地后来培养了众多人才。京剧《量江记》中主人公樊若水小时候就曾在这座书院读过私塾。北宋初期,他因献“浮梁计”帮助北宋统一中国,宋太祖赵匡胤于是提拔重用他当了池州知府。其时,大通属池州府,得益于他的推崇,澜溪书院从此十分兴旺,北宋朝廷为此赐书 “澜溪书院”匾额,以示褒奖。此后,宋代著名文学家王安石、黄庭坚等都曾游学于此。明洪武二十四年殿试夺魁的状元黄观,为池州府贵池人。少时也曾于澜溪书院修学。状元及第后,为感谢师恩,曾亲笔手书“澜溪书院”匾额赠于书院,让书院从此名声大振,声名更加显赫,一时号为池州之冠。

自书院建立后,佘氏宗族因特别重视教育,再加上佘氏子弟读书勤奋,从此人才辈出。特别是明朝时佘氏子弟屡中进士,尤其是佘敬中、佘毅中、佘合中三兄弟连中进士,一时名噪朝野。其中佘可才于明宣德五年(即公元1430年)官至吏部侍郎,俗称佘天官,官居正四品;佘敬中为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官居正三品,是明代与汤显祖齐名、写有 《量江记》、《赐环记》、《锁骨菩萨》等著作的著名文学家佘翘的父亲;佘毅中为明万历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官居正四品等,皆出于澜溪书院,进士及第。自此,佘氏宗族遂成大通最有影响的名门望族。

佘翘晚年回归故里,不仅为澜溪书院学子们讲学,还主持编纂了《铜陵县志》,承担了《池州府志》的编务和校对工作;明代的著名隐士佘应龙,一直隐于澜溪书院,一生不仕,终日沉湎于典籍中,以古人自许,后隐居泉山,以诗酒自娱,著有《泉山集》。

澜溪书院自兴建后的一千多年中,曾多次遭受战火摧残,修复过多次。到清代时,澜溪书院建有孔子殿、鹊江楼、藏书楼、蒙学堂等众多建筑,但最后还是毁在了太平天国的战乱中。清末,因新文化运动影响,各地纷纷废书院兴新学,澜溪书院因此再未进行重建,但澜溪书院给大通古镇带来了崇尚文化、重视教育的传统,并因此一直保留下来了。

据1914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黄炎培考察大通教育日记》介绍,在当时小小的大通镇上,有国立十六中、铜陵师范学堂、铜陵小学、女子学堂、大通中学、和悦洲小学、大通市小学、福音堂小学、天主堂教会学校等十几所学校,其中大通女子学堂还开创了我国师范教育体育专修科和女子干校的先河,其教育事业发展驰名全国,引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中国近现代著名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理论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创始人黄炎培等名人政要到大通视察。

作为大通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澜溪书院为这片土地培育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理应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因此,我觉得在规划建设大通古镇历史文化旅游区的今天,重建澜溪书院这样有着厚重文化烙印的历史建筑,将对促进大通旅游发展,提升大通文化内涵和品位,打造魅力大通意义非常重大。

新闻推荐

●许桂花花木的灵气

有幸拜识了一位园艺老师。观其雅室,内心深受震撼,老师家中,四时八节花开不断,每一盆景、一丛花、一把壶、一幅字,甚至一个花盆,你能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都有听不完的故事,和你想不到的感悟。比如那盆五...

相关新闻:
种好自家“地”2017-03-31 15:01
猜你喜欢:
评论:(大通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澜溪书院”)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