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山
乔迁新居时,我清理橱柜中物件,偶然从一本笔记本的夹层中,翻出了50多斤粮票。老粮票的出现,勾起了我对陈年旧事的回忆。
我保存下的粮票以江西省粮票居多:有1978年发行的壹、叁、伍市斤面额的;有1972年与1978年发行的壹、贰市两面额的(1972年发行的贰市两粮票印做“弍”市两,是难得一见的“文革”期间的简化汉字);有1978年发行的肆市两的。此外,还有1966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全国通用粮票3张,面额为壹、叁、伍市斤;有1965年发行的半市斤粮票1张;有1966年发行的壹市两福州市粮票1张;1986年发行的壹佰克(贰市两)的北京市地方粮票1张。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买一个包子要一两粮票伍分钱,一只馒头要一两粮票贰分钱。1969年起我在部队当兵时,每人每餐粮食指标是肆两大米,连队后勤去驻地附近的粮管所买大米时,用的粮票都是大面额的,如伍拾、壹佰、叁佰、伍佰、壹仟斤,当指战员出差或探亲时,连队司务长为方便起见,会先去粮管所兑换伍斤以下的全国粮票。
1976年,我退伍回家,任公社电影队放映员。那时我经常下村放映,在群众家吃一餐饭,得缴肆两粮票壹角伍分钱。有个别好客的社员不肯收,便是俗话说的“人情”了。我们的粮票从何处来呢?公社领导给予“社办粮”待遇,每个月可在公社财务室领取29斤粮票。
在国民经济困难、物资紧缺的年代,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户口与粮、油、布匹挂钩。我退伍时,部队后勤处就发给粮油介绍信,转由地方上供应。那个特定时代,只有凭粮票才能在粮管所买到大米,光有钱没用。
那时,各地的商品票证,通常分为“吃、穿、用”三个大类,吃的除了粮票外,还有肉票、禽蛋票等;穿的除布票外,还有化纤、棉花、汗衫、布鞋等票;用的有肥皂、洗衣粉、火柴、煤油等票。真是五花八门,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时候,大多数商品都得凭票购买,且需对号入座,不可混用。就粮票而言,还有大米、面粉、粗细粮、小米与大豆之分。
各种粮票的尺寸也是千差万别。全国通用粮票,叁、伍市斤的为8.8×3.8cm,壹市斤与半市斤的为7.7×3.5cm;江西省粮票壹、叁、伍市斤的为8×3.3cm,壹、贰、肆市两的为7.5×3cm,福州市壹市两的为6.7×3.3cm,北京市壹佰克的为7.3×3.3cm。
各种粮票的票面图案设计也不一样。全国粮票伍市斤的正面为水电站,叁市斤的为联合收割机,其背面正中央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红色徽章,有四条使用说明:一、凭本票在全国范围内,可购买粮食制成品及各种粮食。二、购买时,按当地粮食部门规定的供应品种购买。三、本票面额为成品粮。四、本票不准买卖,涂改无效,遗失不补。江西省粮票伍市斤的正面为八一起义纪念馆,叁市斤的正面为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塔,粮票的背面正中央均盖有“江西省粮食局”的圆形公章。使用说明也是四条,第一条为“本票在本省范围内购买粮食制成品”,其他三条与全国通用粮票的说明类同。北京市壹佰克的粮票正面图案为十三陵水库,其背面正中央盖有“北京市粮食局”的红色圆形公章,使用说明仅两条:一、本票只限在本市购买粮食或粮食制成品。二、本票严禁买卖、伪造,涂改无效,遗失不补。福州市壹市两的粮票正面图案是闽江岸上公路中行驶的运粮大卡车与江中航行的货轮,其背面正中央盖有“福州市粮食局”的红色公章,使用说明的第一条与北京市的相同,后三条与全国粮票类同。所有的粮票图案色彩斑斓,主题鲜明,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聪明才智以及地域风情等特点。
据了解,我国最早出现的粮票是1951年由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发行的大米票,随后,粮票陆续在全国各地发行。随着岁月的流逝,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89年起,江西省粮管所卖大米有了平价与议价之分,无粮票也可以买到大米了,只是有粮票买一斤早禾米的价格为0.138元,一斤晚粳米为0.142元,无粮票的则每斤要加一毛钱。到了1993年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从这一天起,取消粮票。从此,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出现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在全国范围内悄然无声地退出了舞台。我家中剩存的粮票,只能作为特定时期的产物,留作收藏与纪念了。
新闻推荐
暂停网签记减信用分移交工商华西追踪□“买房者质疑:奥园虚报装修费变相涨房价”追踪备案3700元/平方米的装修标准,仅仅客厅和卧室装了木地板,墙面上了乳胶漆,购房者质疑开发商虚报装修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