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的名义》为什么刷屏了?

来源:贵港日报 2017-04-11 15:06   https://www.yybnet.net/
魏显勇

主持人语

作家周梅森曾担任过某地市政府副秘书长职务,对政治环境有着透彻的了解,这也使他的“官场小说”非常接地气。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正是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文艺源于生活,也必须回归生活,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品,很难受到大众的欢迎。《人民的名义》为什么刷屏?就因为它表现了真实的生活,或者说生活的真实。

严肃活泼、老少“通吃”、时代清流,无疑是对当下热播的《人民的名义》最恰当的形容。没有小鲜肉和大长腿,也没有各样的花式预热炒作,更是拒绝了一切形式的低俗。老戏骨的专业精神、现实案例的旁征博引、直面政治生态的非凡勇气,成功地赢得了全民持久性刷屏下的“大流量”。

一部反腐剧,能够持续“霸屏”,多少令人有些意外。更加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它在“长腿欧巴”与“宫廷之斗”的浸染下成长起来的90后乃至00后中间也备受青睐。“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表情包等等持续刷爆网络,让本身严肃的政治题材影视剧,也不乏全民娱乐的画风。

说起反腐类影视剧,前些年的《使命》《国家公诉》一度也受到民众的喜爱,但《人民的名义》达到如今持续霸屏之盛况,真可谓是创下了历史新纪录。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由于政治生态的复杂微妙,窘迫于边界的不好把握,许多政治类影视剧还未与观众见面就被封藏,即使能通过、播出也被剪得面目全非,在表达力度上大打折扣,对敏感问题蜻蜓点水拂面掠过,对老百姓真正关心的现实问题反思没有力度,不接地气,从而造成了很多政治类影视剧往往都“雷声大,雨点小”,不痛不痒,很难在观众中产生共鸣。

虽然说《人民的名义》是打着“10年后反腐剧重返荧屏”的重磅旗号登上湖南卫视,也被誉为“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电视剧”,但在我看来,这些响亮的口号都不是这部剧如此刷屏的最关键因素。敢于正视当下的社会政治生态,敢于倾听老百姓的声音,愿意与老百姓开诚布公、坦诚相见,积极回应严惩腐败的民心所愿,这才是这部剧与受众达成握手的最关键因素。

官商勾结、小官巨贪、潜逃国外、网络直播,这些不都是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吗?“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苦怕了……”多么熟悉的台词,我忍不住捂起了耳朵。“党风政风,包括社会风气,是该变一变了,再不变,老百姓要骂娘了”“现在的有些干部,很多都是带病提拔的”,这些尖锐犀利的台词,真实有力,句句道出了百姓的心里话。沙李配、汉大帮,也让“侯门深似海”的官场生活真实地展现在百姓眼前。

剧中一位干部的话令人印象深刻:“过去,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坏事;现在,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会做好事。”这种信任危机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这也是干部队伍腐败所长出的恶果。十八大以来,反腐态势持续高压,反腐力度让老百姓看到了希望。老虎苍蝇一起打所赢得的民心,所累积的民意,都在《人民的名义》中得到了展现。

净化政治生态、与百姓开诚布公坦诚相见、严惩腐败绝不姑息、为百姓利益代言,这才是人民的名义。

新闻推荐

外卖小哥舍己救人遇难社会各界致敬英雄献爱心

新华网南昌4月10日电近日,江西万安县外卖小哥曾鹏等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被广为传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众人在了解英雄背后的故事后,被曾鹏的精神所折服,不少人慷慨解囊,以献爱心等方式向他...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人民的名义》为什么刷屏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