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调高预期 中国经济赢得更多“信任票”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民间投资增速升至去年3月以来最快,进出口总值增长20.6%……透过2017年前两月诸多上扬的经济先行指标,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吸引了诸多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迈向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呈现一些可喜的信号。”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在年会上说。
“近一段时间,得益于基础设施需求增加、煤炭价格上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强劲复苏,中国一家煤矿企业一笔订单买了我们170台设备。”美国卡特彼勒公司集团总裁杜乐谦如此描述他眼中的中国经济“暖意”。
中国经济的亮丽表现,赢得国际社会纷纷投出“信任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月将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欧盟委员会等境外机构也陆续发声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较以往有所放缓,但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让我们倍感振奋。”经合组织(OECD)幕僚长加芙列拉·拉莫斯说,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严峻的挑战,期待中国经济作出更多贡献。
汇丰控股有限公司集团行政总裁欧智华说,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也是全球领导者、贸易开放的“火炬手”以及巴黎气候协定背后的驱动因素。“中国在区域和全球舞台上所发挥的领导力,准确反映了其世界地位,也意味着世界对中国更高的期望。”
而瑞士再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缪汶乐则表示,全球基建融资缺口巨大,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推动全球一体化,对于参与国家都是很大的机会,助力世界繁荣发展。
中国调低增速 释放经济转型信号
2017年,中国经济确立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的预期目标,低于去年6.7%的实际增速。
中国主动调低增速,仍处合理增长区间,并兼顾了国内外形势变化,短期与长期目标衔接,向世界释放坚定转型的决心。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白重恩说,今年设定6.5%左右的经济增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预期。2017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在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国际投行摩根士丹利近日发布题为《我们为什么看涨中国》的报告指出,更多转向发展消费和服务业,着力推动结构性改革,以及更专注于预防金融风险,将使中国在十年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发展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说,去年中国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5%,未来中国消费潜力依然巨大。
美国大型冶金煤炭供应商Xcoal首席执行官厄尼·思拉舍说,中国政府主动调低增长目标,是在顺应本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趋势,表明中国不想用强力刺激来追求过高经济增长目标,向国内民众和世界传递出更稳健增长的信号。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李松扶贫产业“难扶弱”、异地搬迁“难搬穷”、农村医保“保基本难保大病”,是长期困扰基层扶贫的难题。近年来,重庆用改革的手段,提高扶贫精准度,找到了不少攻坚“硬骨头”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