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记者11日从北京市住建委获悉,北京相关部门日前联合约谈了链家网、我爱我家网等15家发布房源信息的网站,要求各网站对发布的房源信息进行审查,于4月12日24时前撤下明显存在违规信息的房源,如包含“学区房”“商住两用”等虚假宣传词汇的房源信息。
(4月12日新华社)
目前,北京已经实施“多校划片”而且还要扩大,这意味着即使买了“学区房”也未必能上名校。在这种情况下,含有“学区房”字眼的房源信息就涉嫌欺骗,极易造成纠纷。同时,《房地产广告发布规定》第十八条规定:房地产广告中不得含有广告主能够为入住者办理户口、就业、升学等事项的承诺。所以,要求撤下这种违规信息是应有之义,撤下网上及中介门店的“学区房”信息应当成为各地共识。
各地房地产等主管部门要意识到三个问题:一是“学区房”等虚假宣传词汇的房源信息不只存在于北京,也存在于当地;二是广州、上海等几十个城市都已经实施“多校划片”,那么“学区房”信息就有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三是,“学区房”会对当地楼市产生不良影响,有必要让楼市回归健康。
如果其他城市仍对“学区房”信息无动于衷,国家相关部门不妨牵头在全国进行统一治理,让这种违规房源信息彻底从网上和中介门店消失。只有如此,才能维护相关法规公信力,减少购房纠纷,避免“学区房”信息搅乱楼市。期待北京这种做法在其他城市得以复制,让治理“学区房”成为一场全国行动。
当然,仅仅撤下网上“学区房”违规信息还不够,一方面要警惕这种房源信息换个马甲重新登场;另一方面要从义务教育资源的供给和分配、分布入手。目前多个城市所采取的“多校划片”等政策,虽然能起到为“学区房”降温、让部分孩子有了上名校的机会,但似乎仍未有效解决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什么?笔者认为,首先是教育资源仍不均衡,优质师资集中于少数学校且已固化;其次是优质教育资源总体供给不足,就出现了学生家长争夺的局面。
期待教育主管部门一手抓优质教育资源均衡,一手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当越来越多的学校都拥有优质师资,且优质师资处于流动状态,名校效应自然就会不断弱化,“学区房”的教育功能、投资功能必将消失。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泾川县博物馆获悉,北京大学中文系向泾川县博物馆回函,同意“将泾川西王母相关文物纳入课题重点研究对象并予以呈现”的建议,并决定派遣由北大博士、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