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蓉萍
“清明好时光,春耕备耕忙”。清明节后,南充市各地进入春种春播关键时期。连日来,记者走访南充市多地发现,农村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繁忙景象。扭住需求端,“绣花”田地间,今年南充市春季农业生产深深地打上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烙印,奏响了一场不同凡响的“新春耕”。
耕种模式变了 农民心中装着两笔清单
最近进入春耕农忙时节,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的村民们正赶着时节育秧。
4月11日,阳光明媚,暖意融融,在羊角嘴村,随处可见农民在田地里劳作,犁地、播种、育秧,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农耕画。“这要是在往年,不仅所有环节要亲力亲为,还要请人帮忙,要忙上好几天呢。自从2014年把田托管给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后,啥事都不用操心,安心当‘甩手掌柜\’,只等庄稼成熟分粮了,每亩田至少要分150公斤谷子。”村民余茂春说,他承包的23亩田入股村里成立的蓬安县羊角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培育、栽植、病虫害防治到收割,只需向合作社支付少量劳务费,便可享受水稻种植的全程服务。
蓬安县羊角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周围的光明村、丰收村、合作村、分水岭村、马家嘴村、巨龙村等,1800多亩田实现了机械化耕种,661户农户享受到农田全托管带来的新变化。
“我们村有181户农户,571亩田入股专业合作社。”蓬安县羊角嘴村村支部书记何继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现在机械耕种每亩200元来算,合作社仅耕种一项就要花费114200元。除此之外,合作社还花了11万余元买了1100公斤谷种,肥料12吨,每吨1800元,花了21600元。县农牧业局根据省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推广与服务项目给机械耕种的良田每亩100元的种粮补贴,另外县农牧业局还专门给专业合作社补贴了8吨复合肥,200公斤谷种,种子站给合作社补贴了200公斤谷种。按照市场价格合作社不仅节约了4.64万元的种子、化肥成本,还有18万余元的种粮补贴,这样算下来,完全可以和合作社投入的肥料、种子费用相抵了。
“县上提供的水稻品种亩产可达600公斤左右。按照去年的稻谷价格计算,亩产值1560余元。除去托管费,每亩纯收入600余元。”看着田里长势喜人的秧苗,何继明笑着说,这要放在2013年,他家4亩田在春耕生产上就要投入4000元的成本。“这4000元成本是硬性成本,4亩地要肥料300公斤,按每公斤2.6元算,就是780元。需要谷种2公斤,每公斤240元,4亩地就是480元,还要买200元的薄膜,请2人插秧,工钱要1500元。稻谷成熟后的收割费用每亩150元。不算农药钱等,一亩地1000元的成本还只是保守估计。”以往春耕方面的花费,何继明烂熟于心,他告诉记者,自己种粮不仅成本高,一亩田产量也就450公斤稻谷,按市场价全部卖了也就1000元,除去每亩田投入的1000元成本,自己种田根本就赚不到钱。
机械化程度提高 农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
4月13日,顺庆区渔溪乡渔溪桥村村民张永超正在地里查看土豆的成熟情况。“种了几十年土豆,去年,第一次看到用机器播种、施肥。”在长势喜人的土豆地里,张永超说,现在农村劳动力本来就少,而种土豆要弯着腰放种子、埋种子,比一般的农活都辛苦,很多人都不愿意做。去年,他亲眼看到,耕整机在平坦而松软的土地上稳稳驶过,嫩白色的土豆和白色的颗粒化肥均匀地撒播在土壤里。“今天村里又来通知了,下周,区农牧业局要派机械来帮我们收土豆,真是太好了!”张永超说,如果人工开窝,一亩地最多种六七千窝土豆,用耕整机播种可以播1万窝,产量大大提升。
“现代农业离不开先进的农艺和机械化支撑。”顺庆区农牧业局农机化股股长黄仲武介绍,用耕整机播种不仅可以增加播种密度,而且省时省工。今年顺庆区将在顺河乡、共兴镇、渔溪乡、同仁乡试点,蔬菜、黄豆、土豆、水稻等农产品耕、种(播)、收等方面全程机械化,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还可以让农业真正走上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为盘活土地资源,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从‘冷热不均\’变成了‘全面开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业推广研究员曾宪堂介绍,今春以来,南充市按照主要作物、重点区域、高效技术三个“全覆盖”的要求,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进行配套,以统一供应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进行落实,先后在阆中、南部、营山、蓬安等粮食主产区8个种粮合作社展开机械化农耕生产,用现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占领农业高地。
记者从市农牧业局了解到,2017年,全市增粮增收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86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总产317.0万吨、增加1.8万吨,油料面积达到228.4万亩、总产量达到39.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7%。同时,依托“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和农业部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大力推广水稻人工直播、玉米全程机械化等轻简栽培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成水稻集中育秧40万亩,其中机插秧集中育秧18万亩。在南部三官、流马,阆中柏垭,西充青狮、义兴,营山济川、骆市等成功完成2000亩“新两熟”模式的示范片建设,全市辐射推广约40万亩,新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20万亩左右。
◆新闻链接
农资供应升级 保障春耕生产
(记者 张蓉萍)4月13日,记者从市供销社获悉,春耕时节,市供销合作社及早谋划,抓好化肥、农药、农膜等春耕生产物资组织和供应工作,确保全市春耕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据悉,为保障春耕有序进行,南充市各级供销社及各农资经营单位对今年春季农资商品的供求进行了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与生产企业进行衔接,商谈合作,通过扩大淡储、联储等方式,补充、调整农资库存,确保不误农时,满足供应。截至目前,南充市各级供销社已储备化肥8万余吨,农药1000余吨,农膜500余吨,种子16余吨,各配送中心物资充足;同时9个县(区)供销社主任任组长,组织农资调运工作,跨市出动车辆150余次,高坪,阆中、蓬安等区(市)县专门组织“供销110”送肥直销车共计300余次进乡、进村。
新闻推荐
《四川省航道管理条例》立法专题小组来广元市调研促进嘉陵江流域发展
本报讯(记者赵敬梅)4月13日,《四川省航道管理条例》立法专题小组来广元市对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航道管理立法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和指导,并召开座谈会。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晓燕、省政府法制办副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