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到太湖县弥陀镇采访,发现该镇自2015年以来,已有42户在外打工者返回当地创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接受采访的陈锐说:他返乡创业,为了照顾亲情和自身发展,也是为了帮助当地贫困户踏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安庆日报》3月30日)
如此众多的打工者返回弥陀镇创业,给当地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希望。实践已证明,他们带动的人才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他们创造出的就业岗位,让更多贫困户的致富梦能在家门口圆了起来。
对返乡创业的外地打工者,人们往往称之为“归雁”。如今,从“孔雀东南飞”到“梧桐家乡种”,返乡创业者正越来越多。不仅在弥陀镇,在安庆市的其他乡村也正方兴未艾。如安庆日报上曾介绍的岳西县白帽镇朱铺村农民祝传银,返乡创业,现成为带动周边30余家农户共同致富的养殖能手。还有,安庆晚报报道的宿松县破凉镇的王柏槐,经历过多年的打工生活。如今回乡创业的他,已拥有占地达400亩的养殖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养殖专家。在他的带动下,已有40名农民工返乡创业……
“归雁”回乡创业,对贫困乡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外打拼多年,大都具有一技之长,具有了较强的工作经险,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完成了从农民到熟练工人乃至经营者的转型。因而他们回乡创业成功的机率比当地村民高得多。同时,他们开放的思想,创新的精神,改变着贫困乡村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状况,给农村农业注入了活力,也加快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的进程。
贫困乡村之所以贫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受过较好教育的年轻人离开了农村。因而贫困乡村在发展中往往面临缺人才、缺技术等瓶颈。积极吸引“归雁”们回乡创业,利用乡村的一些特有优势,通过技术培训和资源整合,让这些能人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就能打破这一困境,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同时,身为本乡本土的“归雁”,他们回乡创业的带动作用,也在为当地打造了一支不会撤离的脱贫队伍,这就为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让“归雁”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需要确保能把他们吸引回来。要以乡镇为单位,对本乡本土大中专毕业生、外出成功人士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本土人才库。在此基础上,采取座谈联谊、主动登门拜访等方式,真情实意的邀请他们回归家乡,回馈桑梓。对有意向回乡创业的,要积极创造条件予以配合。对有意向回乡任职的,要通过公开遴选、统一考察、集体研究等程序择优确定,为他们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
让“归雁”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还要对他们回乡创业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帮扶激励政策并落到实处。要不断的完善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归雁”等新型职业农民流转,在优先安排市级农业项目资金,设“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多方面给予创业支持。同时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归雁”回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如在弥陀镇,返乡创业的陈锐依据市场情况想要扩大企业规模。镇领导立即为其重新择址,最终为他确定了百余亩场地发展养殖事业。如此实打实的扶持,陈锐养殖的鸵鸟和珍珠鸡也就会越养越多,脱贫攻坚的力度自然也越来越强。
可以说,从外出务工到返乡创业,从打工者或高校毕业生变成公司老板这种变化,这源于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也源于农产品在产业结构与产品质量,在生产方式和有效“供给”上还存在有短板,这些都为“归雁”们返乡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为更多的有志者带来了新的机遇。相信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会涌现出更多的“归雁”,形成当地不可小觑的“归雁经济”。他们在实现自身致富梦想的同时,也会成为当地脱贫攻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13日说,国家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于今年3月启动了第二批10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目前,各试点企业已形成方案,正抓紧审核,将于近期批复。严鹏程在当日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