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十三号卫星最高通信总容量超过了之前我国所有研制的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将带动我国卫星通讯技术的飞升。未来3年,我国将利用高通量通信卫星组成高宽带移动通信系统覆盖大部分地区和近海海域,在飞机机舱内、高速运行的高铁上,甚至偏远的山区,便捷高速上网将成为现实。
总容量超过已有通信卫星总和
据实践十三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周志成介绍,实践十三号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在完成试验验证以后,卫星将纳入“中星”系列,命名为“中星16号”。高通量卫星的“通”,是通信的“通”,同时也叫高通吐量卫星,意思是通信容量比以往卫星有一两个数量级的跃升。实践十三号卫星最高通信总容量超过20Gbps,超过了之前我国所有研制的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卫星通信容量的扩大,意味着传送能力更强。周志成举例说,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是通信卫星的重要任务之一。原有的通信卫星都是采用的窄带传输技术,容量有限,如果说过去可同时传送七八十套标清电视节目,现在使用新的实践十三号可同时传送七八十套高清电视节目,未来还可以同时传送数量更多的4K节目。该卫星设计有26个用户点波束,总体覆盖我国除西北、东北的大部分陆地和近海近200公里海域,地面无线网络信号覆盖不到或光缆宽带接入达不到的地方,都可以用该卫星方便地接入网络。
卫星信号将成为个人随身wifi
我国有超过6000万人参与徒步、登山、越野、骑行、海钓、自驾游等户外项目,但因为户外地区通信信号差甚至完全没有信号,每月有近千起迷路或失联事件发生。更重要的是,当发生地震、水灾、海啸等紧急突发事件时,一旦地面固定和移动通信业务发生损毁或瘫痪,就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不能及时、快速、准确地传递灾情信息,导致不可挽回的生命或财产损失。
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地面移动网络无法实现全面覆盖造成。实践十三号卫星工程总师刘方表示,通信卫星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最直观的感受是,原来都是服务于广播电视、骨干网政府用户、企业用户、大用户,现在可以服务于普通的个人用户,比如随身带着wifi的转接器,就可以把卫星信号变为wifi。”
我国电信服务将转向全球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使用的通信卫星均是从国外进口。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已形成固定通信广播、移动通信、数据中继等卫星通信技术服务体系,在轨民(商)通信卫星16颗,转发器总数量达273个,构建了北京、香港、喀什3地互联互通的卫星测控和业务监测网络,建成了连接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卫星电信港,基本形成了全球化的卫星通信服务能力。
(据《北京日报》)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在银西产业园的银馨家园和锦华苑两个小区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移民搬迁1083户,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五是聚焦“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保青山护绿水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