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丙安古镇: 一渡赤水的红色记忆 丹青赤水: “红”与“绿”的交响 ——川南泸州和黔西北赤水采风行(下)

来源:达州日报 2017-04-14 15:11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川南泸州和黔西北赤水采风行(下)

丙安古镇就在赤水河边,因位于川黔闻名的大险滩——丙滩而得名。河中乱石林立,水流湍急,汹涌的河水拍打着巨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

沿河进入古镇是一条500米的纤道。想当年,赤水河盐运及物资运输繁忙,纤夫们一步一叩首,汗珠摔八瓣,生存的境况何其艰难。至今,石板铺成的纤道尚存,崖上还有拴船的“牛鼻子”。

丙安古镇也叫丙安古堡,高踞一片丹霞危岩之上,因盐兴镇。整条街看不到现代建筑的影子,一石一瓦,一梁一房,都是百年前的模样。多少盐帮趣闻,多少商界传奇,多少百姓故事,凝结于岁月的深处。

古镇东门——东华门下面河沟上一桥飞架,名双龙桥,初建于明代,几经毁建,于清乾隆年间重修。桥上两条石龙充满传奇色彩:雄龙口中有舌,雌龙口中无舌;雌龙有耳不通,雄龙两耳中空,右孔小左孔大,人对右耳小孔吹气,左耳大孔就会发出龙吟一般的声音,声闻里许。可惜毁于“文革”,记者无法验证其真伪。

丙安古镇始建于南宋,石砌的东华门一夫当关,扼古镇入口,地势十分险要。青瓦木房,错落有致,带着岁月的余温。徜徉于宽阔的石板路,明清建筑与红军遗迹交相辉映,诉说着不同时代的沧桑。

1935年1月,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进驻丙安,指挥部设在一盐商家中,指挥了丙安、黄皮洞、复兴场、风溪口等战斗战役,拉开了“一渡赤水”的序幕。镇中保留有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红一军团陈列馆)和耿飈将军纪念馆,还有林彪的指挥室兼卧室。远去了刀光剑影,告别了生死搏杀,马刀,子弹,鸟铳……静静地躺在纪念馆里,见证着那段充满战火销烟的峥嵘岁月。

大同古镇:

舒缓宁静的世外桃源

大同古镇与丙安古镇一样,少了商业的繁华,不像国内很多古镇,商铺连营,铜臭味重。走进大同古镇,记者的体会就是一个字:静!

赭红色石板路依山取势,蜿蜒曲折;老旧斑驳的木屋,凝固着历史的厚重,见证着世事的变迁。目之所及,时光仿佛倒流了一般。这里看不到现代工业文明的喧嚣,以及生意人大呼小叫招徕游客的浮躁,有的只是安静的民居和居民,犹如世外桃源。

古镇人或安然坐于自家房内,摆卖一点当地的特产小吃,不吆喝不拉客,静静地看着南来北往的游客;或清茶一杯,躺在椅子上闭目养神,悠闲而自得;或房门洞开,任好奇的游客探头探脑瞅屋内的“风景”;或干脆关门闭户,人不知所往。几个孩子,乖乖地坐在自家门口,旁若无人地写作业,间或有游客拍照,只是抬起眼来莞尔一笑……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一切是那样舒缓、宁静和安详。

大同古镇街道很窄,不到两米,最窄处两边的屋檐似乎要“接吻”,人称“一线天”,这是“摄郎们”取景的绝佳之处。该镇还有观音殿、万寿宫、禹王宫、坎离宫等建筑,可惜大多毁坏,只留下部分“蛛丝马迹”,供人们凭吊反思。

大同古镇傍赤水河支流大同河,始建于南宋,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下码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码头。码头建于明代,距今约500年。当年盐运繁忙,舟楫穿梭,商贾云集,成了武汉、重庆与大同、叙永等地的物资交流场所和茶马古道上的关津。独竹漂就发源于此。

赤水大瀑布:

疑是银河天上落

作别古镇,记者慕名前往赤水大瀑布。一路行进,但见两边山岳耸峙,一壑深切,原始植被莽莽苍苍,花草树木不服输似的,发疯一般拼命生长。悬崖之上,不时飘着一道道凌空而下的飞流。景区山清水秀,溪流潺潺,灌木攀岩,藤牵蔓绕,绝壁沟谷仿佛盖了一床绿色的被子。

游览途中,一处四季不涸的“孔明泉”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赤水人“编故事”说:当年诸葛亮平定南夷叛乱,南征途中,士兵吸入瘴气,相继病倒。诸葛亮掐指一算,羽扇一指,派人掘井取水,士兵饮后纷纷痊愈,之后才有了“七擒孟获”的精彩续篇。

沿溪前行,闻轰鸣声传来,越往里走,声音越大,似千军擂鼓,似万马捣蹄——这就是赤水大瀑布。沟谷深处,一帘铺挂,水幕奔涌而下,百米开外,飘洒的水雾能打湿衣裤。这可苦了我等“眼镜客”,须臾之间,雾汽就模糊了镜片,只得不停地擦拭。

赤水大瀑布高76米,宽80米。诗云:“疑是银河天上落,蓬莱仙境降尘寰。”因其气势壮观,景区植被原始,不少游客纷至沓来。记者遇到一群穿红军服装的江西老俵,上百人组团重走当年红军“四渡赤水”线路。六七十岁的人了,见了瀑布那叫高兴,摆POSS,拍照,全然忘了徒步的劳累。

赤水大瀑布景区两部电梯设计巧妙,藏于山腹,坐一趟需要30多秒。为了不破坏自然环境,赤水人先在山脚打出百米长的隧道,之后垂直掏空山体,装上电梯直达百米山巅。

四洞沟:

小家碧玉“幽”取胜

比起赤水大瀑布的“壮”,四洞沟景区则以“幽”取胜,人称“小家碧玉”。记者和很多游客一样,以为四洞沟就是四处溶洞。差矣!洞者,激流也,意即四道各具形态的瀑布。

四洞沟是竹的海洋,漫山遍野的竹子见缝就长,不给树木存活的空间,除了溪边零星的桫椤,几乎看不见树木的踪影。一株株桫椤撑开叶伞,舒臂欢迎远方的客人。这种亿万年前恐龙的食物,被称为“活化石”,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植物。

沿着游道步行,仿佛穿行于“竹林阵”,抬望眼,满目苍翠,竹林婆娑。一条清澈的小溪,拐弯抹角,温婉地流淌,一如山里人家的日子,不紧不慢。遇到水中乱石,温柔地羞涩一撞,戏起片片水花。溪中间或丛生着一种不知名的灌木,盘根错节,抱石而生。秀水,顽石,无名树,就像三兄妹,亲如一家。四道瀑布小巧妩媚,似薄幔垂挂,水量均不大,不高也不宽。其中的白龙潭瀑布宽23米,高60米,跌水成多级,酷似一条蛟龙翻腾在修竹碧野间。

转石奇观仙草园:

丹霞石上的致富传奇

游罢山水,该看奇观了。转石奇观仙草园是赤水市打造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复兴镇,石奇景殊,分布着灵芝石、经书石、镇妖石、脸谱石、奇石隧道、丹经石、仙舟石、徐福诵经等象形丹霞石,以及沧海桑田、水墨丹青、玉女贞石、一线天等景观。

景区一根巨大的丹霞石柱直插云天,倾而不倒,叫“转石奇观”。当地人传说其一直在缓慢地旋转,每900年转一次,人围着它转九次,就会“石”来运转。其实合理的解释是:丹霞岩石崩塌,散落于崖下,人行其中,犹如转石。

该景区的700亩金钗石斛是一大看点。石斛民间称仙草,具有生津明目、益胃补肾、降火补虚等功效。性喜阴暗潮湿环境,多附生于岩石之上,因此被称为“石头上的生命传奇”。

垒石成塔种石斛,是赤水人的创举。2015年,赤水全市生产石斛鲜品5000多吨,产值3亿元,3万多药农受益;实现精深加工综合产值15亿元,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聪明的赤水人谱写了丹霞石上的致富传奇。

新闻推荐

暗恋桃花源

沈安人生最清晰的一次心动,发生在18岁的那个夏日,那是他第一次见到苏格。苏格留着长长的卷发,穿着格子裙,皮肤白皙,笑起来眼睛弯成好看的月牙形。苏格从上海转学到小城,相比较土里土气的...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光芒2017-04-14 00:00
评论:(丙安古镇: 一渡赤水的红色记忆 丹青赤水: “红”与“绿”的交响 ——川南泸州和黔西北赤水采风行(下))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