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古代竟然也有“计程车”“冰箱”“暖手宝” 真神奇!

来源:芜湖日报 2017-04-15 06:01   https://www.yybnet.net/

现在,我们出门时经常会找辆计程车,也就是“打的”。可如果有人问你最早的计程车是谁发明的,你可能会想到外国人。但是,最早的计程车是由中国古代科学家研制出来的。这是真的吗?

还有冰箱、火箭,还有金饭碗,咱老祖宗很早很早以前就在使用了。如果不信,就请跟着小编往下看吧……

万户——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古人也有一个飞天梦,据说明朝官员万户,饱读诗书,却对做官之事不感兴趣。一次炼丹爆炸的事件引发了他对火器无限兴趣,此后,他倾注了所有的时间终于试制出了火器。

他建造了一对大风筝,然后把一个大椅子固定在中间,他就坐在椅子上。让47个仆人同时点燃座位下的47支火箭。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当硝烟散尽后,万户和他的飞行器一起也灰飞烟灭。

万户虽然牺牲了,甚至被人耻笑他癫狂,但他的行为和精神却为后人航天事业带来无穷的憧憬和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国际天文联合会上,月球上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万户山”,以此来纪念这位“人类第一个试图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如今飞天早已经不是梦,但我们的万户先生又有谁知道呢?

记里鼓车——古代的计程车

记里鼓车是中国古代用于计算道路里程的车,由“记道车”发展而来。在西汉时期,就有了这种可以计算道路里程的车,而有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位制记里鼓车的是三国时曹魏人马钧。

上层车厢有一对手持古槌的木头人分立于一只巨大的双面鼓两侧,并且做出舞动击鼓的姿势。下层则坐着吹乐器或者计里数的木偶人。当车轮每行走一里时,齿轮就可以旋转一圈,木偶人的手臂就会被瞬间牵动挥舞一下,鼓面就会被击打一次。从而得知走过的路程到底有多少里程,也被称为“大章车”。

被中香炉

古代的冬天没有空调,靠什么取暖呢?

如右图,这是西汉丁缓发明的“被中香炉”,它是一种放在床上或者置于衣袖中用于熏香取暖的物品。相当于现在的暖宝宝+香袋。

采用支点悬挂方法,将香盂悬挂在两边各有一个轴孔的内持平环中,当内持平环呈水平位置时,香盂因自身重量,可以前后轻微晃动而不会左右倾斜翻倒,在被子里燃烧香料也不会起火了。

“被中香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万象支架,如果你不知道万象支架,那小编说这个你肯定知道——陀螺仪。这项技术在现代航海航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航船的罗盘就是悬挂在万象支架上。在欧洲,最先对陀螺仪理论提出设想的是达·芬奇,较我国晚了1000多年。 咱老祖宗就是牛!

张衡——一个神一样的人

每一个经历过中考的人都应该知道张衡,他简直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一生改制浑天仪、创造候风仪、地动仪,写下《灵宪》《浑仪图注》天文学专著,集天文、地理、历法、文学于一身。

史料记载,汉元初五年,张衡出任太史令,并动手开始改制浑天仪。浑天仪是一个代表天球的球体,球体绕天轴转动,天轴和球面有两个交点,一个是北极,一个是南极。为了使浑天仪可以自行转动,张衡用相当复杂的齿轮系统把浑天仪和计时用的漏壶联系起来,用漏壶流水的力量推动齿轮,带动球体运转,并且通过控制齿轮的齿数和个数,使浑天仪每转一周正好是一个昼夜,把天象运动形象地演示了出来。

张衡另一巨大贡献便是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检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师(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已经是非常高了。

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尊盘可以称得上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

曾侯乙尊盘其实分为两部分:曾侯乙尊和曾侯乙尊盘。曾侯乙尊通高33.1厘米,口径25厘米,重约9公斤。曾侯乙盘通高24厘米,口径57.6厘米,重约19.2公斤。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曾侯乙尊盘装饰纷繁复杂,铜尊上是用34个部件,经过56处铸接、焊接而连成一体,尊体上装饰着28条蟠龙和32条蟠螭,颈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终”7字铭文。

尊盘通体用陶范浑铸而成,尊足等附件为另行铸造,然后用铅锡合金与尊体焊在一起。尊颈附饰是由繁复而有序的镂空纹样构成,属于熔模铸件。

经专家鉴定,此系采用失蜡法铸造,因为纹饰细密复杂,且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失蜡法又称出蜡法、拔蜡法,基本方法是将蜡作成模,成型后用细泥浆反复浇淋,泥浆包住蜡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铸型。蜡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浇铸铜汁成器。

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盘则是水器,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息,叹为观止。

尊与盘精美细腻的镂孔附饰,玲珑剔透,精巧华丽。其铸造上的高度技巧,有着鬼斧神工之妙。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两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西汉彩绘雁鱼铜灯

这个灯可不得了,号称两千多年前最环保的灯。不仅低碳环保,还可以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

此灯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1985年出土于陕西店塔村西汉墓,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鸳鸯莲瓣纹金碗

鸳鸯莲瓣纹金碗为唐朝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5.5 厘米,口径13.5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该碗制作精妙绝伦,富丽堂皇。碗锤击成型,侈口、圆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碗内壁书有 “九两三”三字(实际称重,为九两半)。这难道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金饭碗”吗?

冰鉴——古代的冰箱

没有电也可以有冰箱吗?当然可以!如上图:老祖宗制造的冰鉴,古代盛冰的容器,具体方法是将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青铜制作的箱子里。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发冷气,使室内凉爽。我国最早的冰箱出现于战国时代,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的青铜冰鉴。

它是一件双层的器皿,在鉴内置有一缶,放在正中,鉴上方附有带镂空花纹的盖子,盖子中间有一方口,正好可套住缶的颈部,同时,鉴的底部也有活动机关,将缶牢牢固定在鉴中。由于鉴与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所以到了夏天,便在空隙处放置冰块,再将缶内装入美酒,从而起到降温作用,饮用之时,冰冽醇香,十分受用。

本报综合整理

新闻推荐

我国再次上调养老金总体水平约5.5%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人社部、财政部共同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17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决定从2017年1月1日起,为2016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古代竟然也有“计程车”“冰箱”“暖手宝” 真神奇!)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