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日前公开发布,规划针对年龄范围为14-35周岁的青年,结合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分2020年和2025年两个时间节点,分别提出了青年发展要达到的总体水平和目标。(详见搜狐网)
有网站专门为此制作了《青年们别迷茫了!中央给你们定了年龄范围》的标题,反映社会各界对青年年龄段的关注。然而年轻虽然可以在生理方面界定,却无法在心理方面划线。把年轻当成一种心态,始终抱有对工作和生活的上进心,才是永葆年轻的最佳状态。
不同的组织和部门对青年年龄段有不同的划分标准,起点统一为14、15岁,但是终止年纪却有24岁、28岁、34岁、44岁的差别。对这一年龄段关注最多的大多是介于青年和中年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通过口径的调整能够从“中年”变成“青年”,有很大程度上的心理暗示作用。因为在很多人看来,青年意味着年轻,意味着生活还有很多改变的可能;而中年则意味着稳定,意味着责任高于挑战自我。其实,年龄段对于一些人来说只是自我设限的借口。他们用“年纪大了”的推辞来包装自己的“惰性”,并处之泰然。
青年的年龄段划分和时代有关。在十几岁就要成家生子,三十多岁就晋级祖辈的古代,显然三四十岁已然接近“黄昏”,不能称作“青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均寿命显著拉长,青年年龄段也相应拉宽。得益于医疗手段的进步,这一年龄段可能在日后还会有所改变。执着于年龄段的划分,还不如注重年轻心态的养成。在这个时代,一些年龄段已然稳稳站在“老年”阶段的人们开始了自己的奋发图强。新疆著名书画家陈天青60岁开始学画,83岁举办个展;2008年开始,63岁的张广柱和61岁的王钟津夫妇自助游览了欧洲、北美、南美等数十个国家,由此开创了“花甲背包客”的潮流。事实证明,对事业充满进取,对生活保有热情,并非年轻人的“专利”。带着“年轻”的心态,做什么改变都不会晚,只在于个人具不具备把想法付诸实现的行动力。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年轻,不在年龄,更在心态。
新闻推荐
第2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玉林市福绵区地税局精心筹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掀起了税收宣传活动的热潮。该局一是将税收宣传与上门服务相结合。以“深化税收改革,助力企业发展”为主题,主动上门向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