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
领导寄语 王振东、哈海霞是安康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的杰出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仁心大爱的天使风采,是医护人员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与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及众多先进典型一道,汇聚成医院追赶超越、全面提升的精神动力,成为描绘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这张宏伟蓝图的一抹亮色
眼下,王振东和哈海霞已经成为安康市中医医院医护工匠精神的“双子座”,也成为全院学习的标杆和楷模。
安康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郭圣杰宏阔审视这种精神释放的时代光芒,“王振东、哈海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优秀作风,展现了安康市中医医院众多医护人员的集体风貌。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忠于信仰,不忘初心,把职业当事业,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白衣天使的工匠精神,这是推动安康中医事业发展,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涵养个人业务素养的重要精神源泉。在这种精神鼓舞下,安康市中医医院将会涌现出更多‘王振东\’、‘哈海霞\’式的好医生、好护士。”
王振东和哈海霞并没眩晕在荣誉和褒奖中,在他们内心清晰着这样一个认识,院领导心系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成长进步,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助其羽翼丰盈,一展风采。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抓手。这些年,医院以不同方式关心优秀人才成长进步,让干事创业者有机会、有平台、不吃亏。”安康市中医医院纪委书记崔大军如是说。
近些来,安康市中医医院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市卫计局“十百千万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安康市中医医院十三五人才强院发展规划的通知》、《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学术领军人才、业务骨干和“启明星”人才培养推荐选拔办法(试行)》等多项人才强院实施方案,以此调动医院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运行机制,培养考核选拔包括王振东、哈海霞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为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也拓宽了医务人员成长成才路径。
今年年初,医院制定了《安康市中医医院科研奖励办法》《安康市中医医院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旨在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科研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医院科研人员多出成果,提升医院科研实力。与此同时,《安康市中医医院落实“三项机制”实施细则》也于近期出台,吹响了加快建设秦巴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的嘹亮号角。
人才强院不是一句空话,医院文化内涵建设春风化雨。2017年,被安康市中医医院视为全面提升的关键年、医疗质量管理提升年,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年。在《安康市中医医院2017年工作要点》中,包括文化建设工程和人才强院工程在内的“六大工程”贯穿医院全年发展。医院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优化医院院训、愿景、使命,培育医院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安全文化、创新文化、廉洁文化,打造医院团队精神。正是受益于这种沁透人心的文化建设,该院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去年,1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1人获得陕西省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4人分别获陕西省最美护士、优秀护士、三秦最美护士、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市先进工作者,20人获安康市最美护士等称号。“他们从不同层面构建了安康市中医医院发展的精神图谱,他们的感人事迹也理所当然载入安康市中医医院发展的功劳簿和光荣册。”郭圣杰激动难抑。
“王振东和哈海霞的成长进步离不开自身努力,但来自医院方面的环境创设也功不可没。”安康市中医医院副院长王晓玲振奋于医务人员劳有所获,“医院为员工‘量体裁衣\’创设成才氛围,注重岗位锻炼和学习深造,让他们有想法、有奔头。”
如果说救死扶伤是安康市中医医院每一名医护人员内心生成的职业信仰,那么淬炼这份信仰和职业忠诚的,则是密集开展的技术大比武。去年3月初,安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关于印发《安康市西医医护人员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被卫生系统视为全员练兵的“一号文件”。
安康市中医医院格外在乎和看重这份方案所承载的意义,他们更清楚方案暗含的良苦用心。很快,一个以院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业务领导为技术委员会主任,核心骨干科室为成员的大比武大练兵活动组织领导框架随即组建完成,参赛对象为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医生及护理人员。
欲成大医先为精医。医院在全市岗位技能比武竞赛活动中获团体一等奖3项、个人一等奖5项的好成绩,不仅鼓舞了发展斗志,也淬炼了医务人员的钢火。大比武成为提升学术技能的一个大舞台。正因具备这样的舞台意识和使命意识,才使得王振东、哈海霞精神的生成尽在情理之中、预料之内,这也是该院培育大医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
“王振东、哈海霞是安康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的杰出代表,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仁心大爱的天使风采,是医护人员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与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及众多先进典型一道,汇聚成医院追赶超越、全面提升的精神动力,成为描绘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这张宏伟蓝图的一抹亮色。”日前,安康市中医医院院长陈文乾倡议全院医护人学习和发扬王振东、哈海霞的精神:学习他们安生济世、精术葆康的价值取向,丰富和弘扬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他们不忘初心、心系患者的职业情怀,时时刻刻牢记医护人员使命;学习他们全面提升、追赶超越的责任担当,立足岗位实现改革发展目标;学习他们精益求精、钻研业务的技术追求,争当救心救脑救命和中医药技术的主力军;学习他们严格要求、优质服务的行业风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牌。
目前,该院已经掀起学先进、追赶超、提品质、树形象的热潮,迅速将王振东、哈海霞所代表的工匠精神转化为建设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的动力,聚合全院心智,力争将安康市中医医院建设成为现代化、综合性、高水平大型中医医疗集团。
细心呵护
◎记者吴昌勇通讯员 王超
A
>>>>>>>>
B
>>>>>>>>
“工作狂”心声:我敢保证,和我一样辛勤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医护人员,没有谁敢拍着胸膛心安理得地说,我对得起默默支持我们工作的家人,与其愧疚,还不如用工作成绩去回报他们
哈海霞最近有些“火”。先是参加全省“三秦最美护士”巡讲,这几天,又在打磨另一篇演讲稿,在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她要和医院姐妹分享自己从事儿科护理23年、8000多个日日夜夜的体悟,还有藏在内心的感人故事。她是一个“有故事”的护士长。在医院,她有很多称呼,患儿称她“哈妈妈”,同事称她“哈大姐”,和她风雨相伴十年的护士刘辉称她“铁人”“拼命三郎”……
半个多月前,哈海霞的婆婆离世,白天料理丧事,晚上到医院值班。“也许那个地方需要你,你应该守灵?”记者探问。哈海霞低下头,顿了顿,轻声道,“我想,老人会理解我,她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能看出来,一种深切的怀念和愧疚正在她心里翻腾。
三年前的一个秋季,哈海霞正在休假,电话骤然响起,“急诊,需要抢救!”接到指令性的任务,她迅速赶到医院。当时,一个3岁患儿被胡蜂蜇伤,孩子全身浮肿,深度昏迷,生命垂危,经过全科医护人员近60个小时的紧急救护,孩子终于虚弱地睁开了双眼。自此,在3岁患儿的心里,哈海霞不仅是将自己从生死线拽回来的那个白衣天使,而且也是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妈妈”。孩子出院的时候,回头美美地喊了一声“哈妈妈”,这个和年近七旬的奶奶相依为命的留守儿童一辈子都记得,为了救命,“哈妈妈”不仅帮自己垫付了医药费,还一直守护在自己的病床前。那是只有妈妈才会有的爱心呵护。
7年前的8月,安康市某学校近百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疼等食物中毒症状。这起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正在带病休假的哈海霞第一时间出现在医院,带病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等到孩子们脱离生命危险后,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哈海霞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上。据说,身边的医护人员边流着眼泪,边抢救这个从未倒下的“铁人”。
9年前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安康震感强烈,医院整幢大楼都在晃动,病房乱作一团,哈海霞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冷静有序地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将患儿转移至安全地带,再次上楼逐一排查完20多个病房,确认所有人都安全撤离后自己最后一个离开。当她从大楼里跑出来时,科室同事呆呆地望着她,眼里噙满惊讶、欢呼和敬佩。
……
“腮腺炎合并脑炎,引起颅内高压,她挂着液体坚持上班,我们劝都劝不回去;前几天结石卡到尿道,出现全程血尿,疼得浑身冒汗,最后站不稳了,被我们一名护士搀扶着送到泌尿外科治疗,她坚持晚上碎石,原因很简单,第二天还能继续上班……”儿一科护士刘辉反问记者,“你说她图啥,又为了啥,为啥把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副高职称她有,科室护士都是她一手带出来的,她完全可以放手嘛?”
“在我工作的护士站和病区,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有些画面让我永生难忘。忘不了孩子苏醒后父母眼角欣喜的泪水,忘不了患儿康复后天使般的笑容,忘不了患儿出院时一声声清脆的‘哈妈妈\’,忘不了七尺男儿在孩子得救后感激的跪拜……在生命和希望面前,我所有的艰辛、劳顿、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的委屈、误解、甚至病痛都不值得一提。只要我能坚持站着,绝不会倒在岗位上。”这些文字出现在哈海霞参加“三秦最美护士”巡讲时,题为《用“心”守护生命与希望》的演讲稿中,这既是对和刘辉一样疼惜她身体的科室同事的回答,也是对自己青春过往的一个交代。
作为儿科高年资的护士长,哈海霞不仅积极追求个人进步,还积极传道授业,不断培养优秀的人才梯队,做好儿科护理的技术传承。10年来,她先后培养出6名护士长,其中有4名在儿二科、儿三科、新生儿科、儿科门诊,全院整个儿科护理部都凝聚着她的心血。
哈海霞没有把目光仅仅局限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积极为安康市儿科护理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作为陕西省护理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她积极利用该平台,向协会申请在安康市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提升全市儿科护理水平。2016年7月14日至17日,由她申请的“国家级高危新生儿监护学习班”在安康市举办,邀请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长期从事新生儿研究和工作的专家教授授课。
带教、操作、抢救、健康教育、书写护理记录、查对医嘱……哈海霞形容自己像个“陀螺”。每每一身疲惫回到家里,“瘫”倒在沙发上时,再也不想起来。家人总是责怪她,“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别累垮了,你可以把家不当作家,但是我们一直惦念着你的身体。”哈海霞说,“我敢保证,和我一样辛勤奋战在工作岗位上的医护人员,没有谁敢拍着胸膛心安理得地说,我对得起默默支持我们工作的家人,与其愧疚,还不如用工作成绩去回报他们。”
哈海霞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去年5月,她荣获“陕西省最美女护士”称号,去年12月,当沉甸甸的“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挂在她颈项时,这个“铁人”双眼浸泪,她把这份荣耀高高举起,让流逝的光阴、关心支持她的同事和家人感受到这块奖牌所承载的职业信仰。
“上班也在上班,下班还在上班。”在科室同事的印象里,安康市中医医院儿一科护士长哈海霞着实是把医院当着家,大家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家里人能受得了这种工作节奏吗?”老公和儿子的回答如出一辙,“工作就是她的‘命\’根子,她入迷了,也上瘾了!”
就在哈海霞每天早上坐在狭小的办公室开始翻书早读时,门诊14楼消化内科医办室,王振东主任已经开始忘我地诵读国医经典《伤寒论》。这些年,他们一直保持着每天早到单位一小时的人为性“时差”。
一个是取得中医主任医师职称的临床专家,一个是在读研究生、即将申报主任护师职称的“三秦最美护士”。眼下,他们的仁术匠心在高层面、更大范围得以放大和传承。4月28日,他们代表安康市中医医院千余名医护人员走上掌声雷动的领奖台,以“2017年陕西省先进工作者”的身份接受礼赞和致敬。
安康市中医医院院长陈文乾客观点评他们的精神风貌:王振东是老黄牛精神的写照,哈海霞是“工作狂”的“临床体征”,他们爱岗敬业、精术葆康的做派,构成了新时期的医道匠心,是大医,是工匠,是牵引安康市中医医院发展的精气神。
“老黄牛”感言: 我来自农村,医院能把一个科室交给我管理,我得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再者,近几年来,医院发展很快,形势逼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总感觉身后有一种无形的推力,让我停不下来
门诊28798人次,收住院病人1925人,病区中医药参与率89.91%,这是过去一年,安康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一组核心医疗数据。作为医院的学术领军人才和科室领队,王振东低调看待数据背后的劳苦。其实,近五年来,科室的无论是科研创新,还是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在全院考核中排名靠前。王振东始终不愿透露真实名次,即便是在记者的追问下,他依然轻描淡写地表述为“前几名”。
作为王振东一手带出来的高徒,既为消化内科医生,身兼医务科副主任的王峰从行政管理角度对自己的科室进行了全面评估,“无论是科室管理,还是新项目、新技术开展,消化内科这些年的综合实力有目共睹,在年终考核中保持着前三位。”冷静看待科室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峰发自内心的佩服王振东的务实开拓精神,“换句话说,王振东主任没有忘记从医初心,他的职业感和责任心是科室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
在2006年消化科分科之初,科室共有43张病床、23名医护人员。和王振东一直陪伴科室成长的护士长曾霞深有感慨,“在当时,临床医护人员比患者还多。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不能闲着,我们得有病看。”十多年后,科室增设床位至55张,尽管这样,依然高效满员运转,时常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曾霞将这一切归功于“科室名气大了”。曾霞所言的“名气”,其实就是科室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尤为一提的是,中医特色参与成为科室一大亮点和特色。科室自制中药制剂开展中药外敷、穴位贴敷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医非药物疗法热封包、艾灸、耳穴埋豆、穴位埋线等技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已形成科室五大核心技术,大部分技术国内领先,填补安康市乃至陕南地区空白。
在已获评省级重点专科之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重点专科,这一切都源于消化内科在全省的学术地位,也得益于王振东团队一点一滴的积累和锲而不舍的努力争取,如今科室怀抱着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授予的“患者教育基地”和“爱肝一生健康管理中心”、“全国肝胆病防治技术示范基地”三块国家级金字招牌。
在消化内科,王振东铁定一条规矩:不在科室参加任何评优评先。“评优的名额有限,如果我‘挡\’在前面,科室其他同事就没指望。分享荣誉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也让年轻一代能早一天成长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合理,让大家感受到消化内科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嘛。”王振东言语恳切。
王振东的这份关心被大家铭记在心,但感动远不止于此。“我敢说,王主任是科室来得最早、走得最迟得那个人。每周一、三、五上完门诊,按说他可以下班回家休息了,但他总惦念着科室的病人,门诊下班就意味着病房上班,不来科室转转,他总感觉好像心里缺点儿啥。”曾霞说,“他的踏实劲儿值得我们学习。”
“职责所系”,这是王振东给出的解释,“我来自农村,医院能把一个科室交给我管理,我得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再者,近几年来,医院发展很快,形势逼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总感觉身后有一种无形的推力,让我停不下来。”满眼真诚的王振东坦言,这些年,在真切感受着医院大规划、大发展、大建设的同时,应该带领科室团队积极参与这一事关全局全员的事业。
正是因为这样,在节假日理应休息时间,他走进科室参与查房,仔细翻阅病历。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要熟悉每一个病人的基本情况,确定最优治疗方案”。这些年,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因为抢救病患,多少个夜晚他不忍推开家门,打扰熟睡的家人,只好在沙发上“靠”一下,打个盹;每逢佳节,他也想和家人团聚,但是,他习惯了为科室其他同事“顶”班,把自己留下来;最长一次在科室呆了四天四夜,当他带着疲惫的身躯和黑眼圈回家时,爱人疼心地责怪道,“你还要命吗?”“我是医生,我得先照顾好病人啊!”王振东说,那是加班“破纪录”的一次。
基层义诊
传道授业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日前在国际期刊《意识与认知》上报告说,每天只需10分钟的冥想就能帮助我们集中精神,特别是对于焦虑的人而言。人类日常意识的一半几乎都是走神的状态。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