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以药养医”痼疾多年未除,一边是国家频出招下狠力调低药价。
2017年,作为“三医联动”的重要一环,医药改革开始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的各环节发力。
迈出关键一步
“以药补医”现象,是中国既有医药体制的一大痼疾,也是公立医院改革着力破解的难题。
4月8日零时起,以取消药品加成为标志,北京市3600家医疗机构同步启动改革。“医药分开”在这个春天,开始推进。
“这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贺胜这样形容说。他表示,在中国医改大版图中,全部取消“以药补医”,涉及深刻的利益调整,事关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
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药品购销“两票制”力争2018年全面推开;对部分专利药品、独家生产药品由国家开展价格谈判,首批3个药品降价50%以上……一系列重大政策与举措,让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今年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预计将为群众节省药品费用600亿至700亿元。
“控药费、治顽疾,现在正在加速‘闯关克难\’。”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说,新一轮医药领域的重要改革,坚持从全流程发力,就是为了让医改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意识是关键
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矛盾凸显,药价贵,仍是群众希望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而治理药价虚高,涉及整个医疗体制的理顺,远不是发一些文件就能管住。
“药改的艰巨性、复杂性,突出表现为‘三个难分\’,即医药难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难分、管办难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
“目前还有三分之一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没有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3月28日,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做出部署,指出今年7月底前,各地应出台实施方案,并于9月30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
根据《“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取消药品加成后,医院收入的损失将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大政府投入等补偿。目前十多个省市已出台实施方案,提出对于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收入亏损,80%-90%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弥补,10%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解决,10%由公立医院内部解决。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全国药品领域的重复建设现象十分突出;全国5000多家药厂中,仿制药较多;一些药品生产企业“高报价、高定价、高回扣”现象凸显;部分国产老药“改头换面”,抬高了药价水平……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药品行业‘多小散乱差\’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药品质量参差不齐、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药物滥用问题突出。”王贺胜表示。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牛正乾认为,相较于以往药品领域“只改一方”的改革方案,如今中国医改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新格局。“医”和“药”是深化医药领域改革、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两个关键点。改革涉及的部门越多,越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医疗总费用中,门诊药费占48.3%,住院药费占36.9%,而英美等发达国家药费仅占10%左右,这表明,未来我国药价降“虚高”还有较大空间。
(据新华社北京5月3日电)
新闻推荐
近两年来,受到国家优惠政策拉动以及“一站式”并网接入服务的完善,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发展光伏发电项目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项目全面铺开。目前长兴县清洁能源每年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