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胡博
在云峰镇大获村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见到李万秀时,她正在指挥着工人移栽春季的茄、辣、黄瓜、丝瓜苗。大棚内温度高,她与其他工人一样,满脸都是汗。
李万秀现在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元坝镇鲜家沟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社长;另一个是云峰镇大获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这两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恰恰是苍溪目前最大的两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为梦想,不做工人做菜农
李万秀生于1964年,父亲是铁路工人。初中毕业的李万秀正打算接替父亲去郑州铁路局上班,由于机缘巧合看见了规模化的大棚蔬菜种植。大棚里绿油油的黄瓜爬满架,开满她熟悉的小黄花,两米多高番茄树上结满了喜人的小红果实,李万秀萌发出了回乡种植蔬菜的想法。
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自然没有得到允许。她再三央求母亲将分到户的5亩土地的五分之一让她试种蔬菜,并给父亲立下军令状:如果种菜超不过1亩粮食的钱,她乖乖地跟他回到铁路上。不用说,李万秀成功了。从此,苍溪有了一个一心专门侍弄蔬菜的姑娘。
为创业,不怕挫折收获甜
万事开头难,没有现成的老师,李万秀自费到成都、武汉等地的农科院或是蔬菜种植基地学习。通过学习,她不但掌握了控温育苗、大棚覆盖等实用蔬菜种植技术,并推广西红柿的再生技术,使西红柿可连续生长250天左右,产果量每亩可达3万斤以上。李万秀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家。
说起那些年的创业经历,李万秀说,最苦的不是种菜,而是卖菜。那时,苍溪还没有蔬菜批发市场,大卡车白天无处停靠,不准进城,运菜的事只好放在晚上。李万秀每天都要在下午与菜农们把当天摘下的菜分好、包装好,晚上12点前装上卡车运到城里,每天都是三更半夜在卸菜。李万秀说,有一次晚上他们进城在金穗花园小区分发菜,不知谁从楼上往他们扔啤酒瓶,砸在了李万秀头部左边,还缝了四、五针。虽然历经这些挫折,李万秀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带着乡亲们一起富裕。
为乡亲,不怕吃亏不怕难
“最高兴的就是每天下午收菜时,把头天的菜钱交到乡亲们的手中!”李万秀说,随着村里跟着种蔬菜的农民越来越多,李万秀的鲜家沟蔬菜种植合作社也正式成立,这也是全县第一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李万秀的带动下,种菜富起来的李元德、李全忠等几十户村民都修起楼房,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就连稍稍有些智障的李德军,都把土坯房推了,修起了楼房,添上了洗衣机、冰箱这些家用电器。同时,在李万秀这种创业意识的带动下,村里其他门路的创业也热闹了起来,马如勇、马如奎发展起了猕猴桃产业,李海德、董选中开起了农家乐,马如红承包了鲜家沟水库养起了鱼……鲜家沟很快成了元坝镇出了名的富裕村。
为百姓,不怕吃苦带头干
李万秀也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农村实用技术优秀人才奖等称号。2010年,李万秀被推举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当年的表彰大会。
载誉归来的李万秀受到县领导的接待。领导告诉她,现在苍溪的菜价居高不下,老百姓很有意见,希望她带头扩大生产,增加栽种面积,稳定苍溪菜价。很快,苍溪县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云峰镇大获蔬菜种植基地开建,而李万秀被指派为驻场总技术员。李万秀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带着丈夫,两边齐头并进,大获村这边发展到了224个蔬菜大棚,鲜家沟那边同样发展到了220个大棚。两边品质优良的菜品同时进入苍溪市场,商贩哄抬菜价的势态得到有效改变,从此苍溪菜价逐步趋稳。
“菜,是直接入口的,质量关可千万要把好!”李万秀说,“我指导两个蔬菜基地多年,从来没发生过农药超标的事情,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新闻推荐
一项调查显示,美国政府向一家安保公司支付将近7亿美元,由后者保护部署在伊拉克拜莱德空军基地的美制F-16战机。然而,该公司安保漏洞百出,酒精泛滥,盗窃频发,甚至还被指贩卖人口、组织卖淫,而美国政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