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公主出家修行的寺院
幽静的永泰寺内游人不多,远离了红尘喧嚣。寺院的角落,南瓜与其他蔬菜的藤蔓爬满了架子,绿的叶、黄的花,显示着夏日的勃勃生机。
“永泰寺历史上是少林寺下院,从建立的时候起,就表现出了它的与众不同:先后有三位皇家公主在该寺出家修行,第一位是魏文成帝之女转运公主,第二位是南梁公主明练,第三位是北魏永泰公主。”常松木说,“永泰寺的特殊和神秘之处在于它是一座专供尼僧修行的寺院。”
《大唐中岳永泰寺碑》中说永泰公主“出俗入道为尼”,说永泰寺是“尼寺”,这说明在唐代永泰寺就已经是比较有名的尼寺了。关于女僧人的称谓,民间俗称女僧人是尼姑。佛教称已出家的女僧人为比丘尼。
历代名人学士到此寻胜访古
永泰寺从始建到现在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一座寺院,凝结着三代公主的敬佛之意,以皇室之尊而开刹建寺,规格登峰造极,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独一无二,遂成不朽。
明代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称:“永泰公主出家为尼是继达摩面壁、神光断臂得法。”佛教禅宗中的三件大事,可与“五叶敷荣,千花竞秀与三花之树、五衢之禾相辉应。”因而历代有许多名人学士到此寻胜访古。
常松木说:“永泰公主出家后有丫环侍奉起居,生活费用由朝廷供给,连公主用的粉黛和胭脂,都是宫廷送来的。永泰公主也经常把自己用不完的钱粮赈济周围的百姓。因此,嵩山地区广大僧俗对永泰公主十分崇敬和爱戴。”
“天下第一杨”和佛教圣物娑罗树
永泰寺有两棵树非常奇特。一棵是大杨树,据说寺院修起来后,要在中佛殿前立一旗杆,当时就有人砍了一棵杨树作为旗杆埋在地下,谁知杨树埋下不久就发芽长枝了,并一直活了1480多年,到今天依然屹立在中佛殿前,被人称为“天下第一杨”。如今这棵杨树高26.6米、树围4.62米、冠幅20米,仍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为世间所独有。
另一棵树是佛教圣物,叫娑罗树。据说是东汉初年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中国时,用钵带来的贡品。北魏孝明帝为了让妹妹所驻的寺院真正体现皇家寺院的与众不同,在为其妹妹永泰公主修建这座寺院时,把这棵树赐给了永泰寺,并由永泰公主亲手栽在寺内的大雄宝殿前。
千余年后,当一切都已腐朽,两棵树还是当年绿。
飘渺皇姑塔,隐见非人间
永泰寺是我国现存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佛寺,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特色和其他寺院又有什么不同?
永泰寺依中轴建筑格式,有山门、天王殿、中佛殿、大雄宝殿、皇姑楼五进院落,最里面的皇姑楼是其他寺院所没有的一座独特建筑,体现了皇家公主作为尼僧修行的独特地方。
沿寺南围墙向东北行约200米,两座造型别致的古塔便展现在眼前。其中最高的一座塔是唐塔,塔的最上部是由仰莲、五重相轮等组成的宝刹,精致的造型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唐塔塔刹中的佼佼者。唐塔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铭中有这样一句话:“孤然已达西方去,留得真容宝塔中。”让人回味无穷。
漫游永泰寺,细细品味每一处,似乎处处可寻觅到公主当年的足迹,领略到公主及僧尼们的生活起居和念经习武的种种场面,不禁让人想起清代诗人顾嗣立吟《永泰寺》的诗句:“公主乘云去,白云满空山;松风吹秋月,夜夜鸣佩环;飘渺皇姑塔,隐见非人间;御寒滴岚翠,池荒草经闲;宵来小雨过,飞鸟鸣关关。”
(本版内容均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时值全国第26个税收宣传月,合浦县地税局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精准服务资源税企业活动。近日,该局领导带领业务骨干到基层走访企业,开展资源税改革对高岭土开发企业影响的调研。2016年7月起我国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