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郭保林的长篇散文专著——《大赋长江》,应是当代文坛第一部全景式描绘长江的长篇散文巨制。
初读便惊异于它的风格与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体式——汉大赋是如此的相似。汉代的文人们以“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巨大时空意识,“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宏观思维模式,以及“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的缜密功夫,成就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汉大赋独有的精神和气度。《大赋长江》的作者郭保林有着豪放洒脱的人生态度和深厚坚实的学识根基,他以高瞻远瞩的构思和恣肆洋溢的行文,为我们呈现了一部汉大赋式的现代散文巨著,使我们在这个日益喧嚣与躁动的时代里,有幸又一次领略了汉大赋那遥远而经典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恢宏壮阔的气魄和铺张扬厉的笔法。
先看作者构思方式的高瞻远瞩。
首先,在描写对象的选择上,作者就已经显示出了过人之处。长江是一条气吞九天的长河巨川,是一条奔腾在东方大地上的巨龙。如此雄阔博大的描写对象,本身就奠定了这部散文巨著不同凡响的基调。长江在青藏高原的冰山雪峰奏响了生命的第一个音符,然后,一路铺锦着绣,时而仰天长啸,时而婉转低吟,奔腾万里,最终汇入大海。作者凭借其架构宏大篇章和驾驭锦绣文字的非凡功力,以洋洋二十万字的鸿篇巨制,为我们展示了长江这条气势磅礴的大河巨流的全貌:“浦东是龙之首,三峡是龙之心脏,而重庆是这条巨龙强劲的臀鳍,上海,苏州,扬州,南京,九江,武汉……是龙的鳞甲,光彩熠熠,璀璨斑斓。”
其次,更为可贵的是作者有着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博大的文化情怀,在对现实景物的观照中凝聚着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沉思,对自然风物的描写承载了历史的穿透性和文化的纵深感。写长江,并不单纯写自然界中的长江,而是以长江万里奔涌的身影为经,以长江水灌溉过的土地上五千年的文明为纬,编织出一幅波澜壮阔、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韵味的长江画卷。此长江,不仅是自然的长江,更是历史的长江,文化的长江。长江不仅流过了巴山蜀水,荆天楚地,更流过了洪荒时代,石器时代,以及一个个风云变幻的朝代,见证了先秦曙光,汉唐盛世,宋元风流,明清神韵。在长江奔流过的土地上,“留下了先民的石斧,石铲,巴人的笛声,秦王的剑戟,汉女的泪水,屈夫子的长啸,唐宋文人骚客的沉吟,还留下了多少船夫悲怆的号子和沉没在江水下的白骨”。长江用母亲般的胸怀,孕育出大江流域光辉灿烂的文化,托起了人类文明社会的一轮朝阳。
如此独具匠心的构思方式,成就了《大赋长江》汉大赋般的宏大气魄,同时也很好地避免了汉大赋内容易流于空洞单薄的弊病,使得这部现代散文巨著由于具备了深厚的内涵而立体化地充盈起来、丰满起来。
再看作者行文方式的恣肆洋溢。
作者是位性情中人,他的文笔是随着情感走的,字里行间渗透着面对令人震撼的巨川大江时昂扬奔放,不可遏制的情感浪潮。他以自己的真性情重温历史,品位文化,同时也以自己的真性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其文风自然就出落得恣肆昂扬,无拘无束。
首先,表现在词采风格的壮美与优美的从容转换。《大赋长江》的描写对象是集壮美与优美于一身的万里长江,因此,在遣词造句上,也颇费匠心。作者有着自觉的修辞意识和高超的修辞技巧,每一字每一词都经过了精心的选择。长江自源头至金陵,主要是以汹涌澎湃的姿态示人,因此,作者便“肆无忌惮”地以无比壮美的词藻来赞美长江,以表现长江的放纵不羁,大气磅礴。如“那一泓巨流穿岩凿壁,过峡谷,涉深渊,无数的浪涛不惜粉身碎骨,为了开拓前进的道路,……浪涛澎湃,抱成团,形成合力,锲而不舍,坚韧执著,一切顽石巨岩都被它击溃!”这是怎样的气势!字里行间充满着情感的无限张力,令人震撼,令人激动。流经江南,长江“由一个粗莽的汉子变成一个文雅的儒士”,作者的文风也由壮美一变而为优美,就像是专为温柔的江南水乡量身定做的一样。作者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怜爱之情。长江在这里孕育出的小城是“晶莹光洁,玲珑妩媚,风景如画”的,弥漫着“江南味,水乡味,唐诗味,宋词味,还有温馨的女人味”。作者的笔触突然间细腻温润得能够感受得到心尖上的每一丝颤动。
其次,表现在句式的整散结合,收放自如。《大赋长江》是一部现代散文,因此大多数时候以散句行文,但时常也有三字、四字、六字等不同字数的整句镶嵌其中,欲整则整,欲散则散,真可谓“随心所欲不逾矩”。酣畅淋漓之中隐现着跳荡灵动之美,使读者生发出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动。这种整散结合的句式与汉大赋融骈、散、韵文于一炉的写作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赋长江》的行文颇有汉大赋遗风,遣词造句极尽壮美优美之能事,句式时整时散,灵活自如。从雪峰发源至吴淞入海,作者毫不吝惜笔墨,以宏大的篇章全程追踪长江的身影,洋洋洒洒之中,隐约可见汉大赋铺张扬厉之风,但也较好地避免了行文易呆板堆砌之憾,作者一方面信马由缰地任由自己的情感澎湃奔涌,另一方面也始终保持着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反思,因此纵横捭阖的文风因有了适当的理性控制而铺张扬厉得恰到好处。
其实,《大赋长江》与汉大赋的相似只是初读时的第一印象,只是形似。在更深层次的神韵和内涵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异。《大赋长江》因作者宏阔的历史视野和博大的文化情怀而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加深刻的理性内蕴,实现了汉大赋巨丽的形式与现代文化散文充实内容的和谐完美的统一。
新闻推荐
社会智库实行双重管理 9部门印发意见明确由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负责
据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民政部、中宣部、中组部、外交部、公安部、财政部、人社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对社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