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东(佛山)新村——越西县申果乡达布村嬗变记(三) 产业支撑 让村民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来源:凉山日报 2017-05-05 10:13   https://www.yybnet.net/

(紧接1版)刚柔并济的管理制度,规范了合作社管理,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夏季渐渐到来,在达布村旧址地,水草逐渐丰茂起来。每天早上,负责养羊的村民把羊群从羊圈赶到原有的林地、山地上,让它们美美地饱餐一顿;太阳西斜时,又把羊群赶回羊圈。这些山羊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滋养下长得肥肥壮壮,出栏后每只能卖到1300至1500元。

沙马金叶表示,养羊合作社所得按集体30%、贫困户70%分红。虽然去年养羊合作社才刚刚开办,暂时看不到效益,但通过村旧址集体资产租赁,2016年达布村集体经济收入7000余元,收到了搬迁后产业发展的第一桶金,让村民看到了希望,认同了“山上生产、山下居住”的发展方式,养羊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外出务工忙 观念转变快

走进达布村村民阿牛吉木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着门口的几张照片。这些照片有全家福,有两个女儿身着彝族传统盛装照的艺术照,有儿子在外打工去旅游景点照的相。笑容满面的这些照片,折射着这个五口之家浓浓的幸福。

除了照片外,白白的墙上高高贴着的明星画报也非常引人注目,这在当地十分少见。原来,这是在上普雄民族中学读书的女儿放假回家时贴上的。除了照片和画报,这个家里的家具、电器,都比其他村民家中稍显“洋气”一点。阿牛吉木说,这都是因为自己老公和儿子都在外打工的缘故。

阿牛吉木的老公吉足小连在成都做建筑工,儿子吉足日哈在江西的电子工厂打工。吉足小连在成都打工收入是130元一天,吉足日哈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每年,老公要给家里挣个两三万块钱,儿子也要挣个一两万块回家。

每年彝族年,儿子从江西回家时总要给家里添点“新奇玩意”,给家里人讲讲在外面的见闻。吉足日哈上一次回家还是去年的彝族年,没等到搬新家就又回到江西打工。1月份搬新家时,儿子天天打电话,要阿牛吉木把新家的照片拍了发给他,而且还“指挥”妈妈布置家具。

如今,因为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达布村外出务工的人群遍布广东、新疆、浙江、北京等地。进厂做工每月能有2000-3000元的工资,在工地打工一个月能有3000-4000元的工资,每个外出务工者每个月能给家里寄回1000-3000元钱。对达布村村民来说,这是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而在以前,达布村只有几个人出去打工。海来石坡告诉记者,以前的达布村,经常能看到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大白天的无事可做,两个一群、三个一堆的围坐在树林里摆闲龙门阵。达布村的村民不是不勤劳,而是根本找不到可以改变现状的路子。就在搬迁前,还有村民从来没有走出过那片大山,连县城都没去过。

基于此,申果乡对达布村搬迁群众的技能水平进行了摸底调查。此后,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开展焊工、电工、挖掘机、泥瓦工技能培训,合格后鼓励群众外出务工。村里还在技能培训期间,通过农民夜校的形式,由驻村第一书记向村民普及法律知识和劳务维权基本知识,确保村民外出务工的安全。

据了解,达布村外出务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自主外出务工,鼓励能自己找到门路的村民自主走出去;二是针对找不到门路的村民,由村上统一介绍给越西当地的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牵头,带领群众外出务工。截至目前,达布村已经投入资金3万元开展劳务技能培训60人次,举办劳务输出推介会1次,转移输出劳动力134人,实现劳务收入147万元。

政策作保障 自主创业忙

除了开办养殖场、成立合作社、鼓励村民外出务工而外,达布村还鼓励搬迁群众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按规定落实了培训补贴政策和扶贫小额贷款等扶持政策,对搬迁群众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指导,以政策作保障,帮助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异地转移就业。

阿牛吉木最近很忙。她在新村周边以4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两亩土地,种植春玉米、套种洋芋和四季豆。前不久,阿牛吉木刚刚播种完,每天都要到自己承包的土地去瞧一瞧,原因是在老村庄时没有种过玉米和四季豆,加上刚刚搬下来几个月,对新村的土质、水质情况都不了解,不知道能有多大的收成。按照培训班讲授的知识耕作,农作物正茁壮成长,这让她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洛巴车洛最近很忙。她在别人的烟田里打工,尽管就在家门口,但每天还是有60元钱收入。虽然大儿子去年娶了媳妇,女儿去年也出嫁了,老公在外打工一年也有近2万元收入,足够她们一家的开支了,但她还是想多挣点钱,因为,“可以多买一两件新衣服嘛。”“以前哪里会种烤烟,我上了村里头的课,又向其他村的人学习了,才挣得到这笔钱。”洛巴车洛边说边无意识地抚弄着戴在手上的新买的银镯子,显得非常开心。

吉则阿依最近也很忙。她在家带两个小孩,还要时刻记挂自己腰间的一个挎包。这个挎包里面没有金银珠宝,只有色彩艳丽的彝绣。之前,她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彝绣培训班,对彝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每天带娃的间隙就绣绣彝绣,准备先做一两件自己穿的衣服来练练技术。等技术好了就做衣服来卖,一件手工彝绣的彝族服装要卖到近2000元呢。

据统计,达布村借力越西县总工会帮扶优势,先后投入资金12万元开展彝绣培训200人次,投入资金8万元开展妇女创业技能培训100人次,形成了留守妇女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在照顾好家庭的同时,技能培训让她们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再加上政策保障兜底,“妇女撑起半边天”不在是一句口号。

海来石坡说,达布村的村民很淳朴,所以思想工作开展相对比较顺利。村两委始终秉持“换穷业”要从群众自身思想素质着手的理念,把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作为所有工作的前提,通过农民夜校为村民“补钙”和“强筋健骨”,提升了整村自力更生、发家致富动力。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双管齐下,使得昔日“懒汉”无所事事的场景成为了过去。

“不忘本”,不在搬迁后就将原有土地、林地抛荒,而是充分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养生态羊;不惧难,多次自主协商土地流转价格,解决山下产业地皮难找的问题;想办法,从村民基础出发,不断提升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达布村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因地制宜地寻找到适合自身产业发展的路子,正走在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本报记者 李芳沁)

新闻推荐

外交部回应朝中社言论: 中方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

据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记者孙辰茜)外交部发言人耿爽4日在回应朝中社有关言论时指出,在对待半岛无核化问题和发展中朝关系上,中方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耿爽说,中方在朝鲜半岛无核化问...

相关新闻:
彝乡索玛花开2017-05-05 10:13
莲花寨上寻野趣2017-05-05 10:12
猜你喜欢:
评论:(广东(佛山)新村——越西县申果乡达布村嬗变记(三) 产业支撑 让村民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