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军
我很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它的的魅力不只在朗读本身,每一次朗读,都有包含着深刻的内涵或动人的情感,都以真挚的情感征服观众,带来深深的思考。我对其中的一期节目记忆尤为深刻。
在这期节目中, 一位白发老者西装革履坐在椅子上,泪痕斑斑地吟诵着林徽因的诗《别丢掉》:“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挂起……”
这位96岁的老者叫许渊冲,是我国翻译界泰斗,曾获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大学共同设立的“国际汉学翻译大雅奖”。2007年,许老先生得了直肠癌,医生说他最多只有7年生命。但就在2014年,医生说的那个生命的终点,许老先生获得了世界最高翻译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节目现场,老先生豁达地笑着说:“看见没有,这生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生命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并不等同于寿命,这个生命的不等式,足以让人们对生命有更深层的理解。
一个人可能活了100岁,但是能让自己记住的日子有多少呢?当那首歌《时间都去哪了》一经问世,便成为大家争相传唱的经典。人们在歌声里感慨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在歌声里陷入深深地思考,在自己过往的岁月里,那些随风飘逝的日日夜夜,自己都在哪里,都干了些什么。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某些日子、某段时光、某个片段能被他人记起,这是因为那些日子过得精彩,或是给了别人温暖,或是给了别人激励,或是给了别人欢乐,或是作了特殊的贡献……一句话,那些日子应该是充满意义的。
当然,苦难的岁月容易让人刻骨铭心。因为在苦难的日子里,会有闪耀着人性光芒的时光,但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苦难中度过。毕淑敏说,苦难不是人生的真相。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人们在记住苦难日子的同时,记住更多的是如何战胜苦难。
寿命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自然生长形态,而生命却是超越寿命概念的精神追求。我们所追求的生命意义应该是快乐自己,益于他人。这样的生命便是永恒的。
新闻推荐
《散落星河的记忆1:迷失》 作者:桐华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随着地球的环境恶化、能源枯竭,人类不得不走向星际。生死存亡时刻,基因研究的大门被彻底打开,人类为了获取更强壮的体魄、更强大的力量、更多的生存机会,对自己的基因进行了改造,那些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