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攻克多项技术难题,还带出了“全国工人先锋号”团队。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中控室主任张振旺——
近日,张振旺可谓双喜临门,4月27日被评为“德州工匠”并受到表彰,第二天,他所带的团队——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获授“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今年39岁的张振旺,现任中联大坝公司中控室主任。工作17年,他凭借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攻克了一个个技改难题,多项技术获得国家级技术革新奖。他也成为高级技师、全省首批“金蓝领”技师、中国首届水泥行业中控技术大比武铜牌获得者,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优秀职工、先进工作者。
爱学习善钻研,成为核心技术人员
在德州中联大坝水泥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被比作企业运行的“大脑”,它发出的操作指令直接影响生产线的运行,张振旺就是这个“大脑”的最高指挥者。
2000年,张振旺专科毕业进入公司,成为烘干车间的一名普通操作工。为尽快把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术,他边干边学,遇到难题就去查资料。靠着这股较真劲儿,不仅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还对联轴器、输送机等设备进行改进,提高了机械运行效率。
因表现突出,两年后,张振旺接受公司指派参与筹建两条旋窑生产线,还专门到北京行业领先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并应用到新的生产线调试中。
2005年两条新生产线正式投产时,张振旺作为核心技术人员,与外聘的两名技术员全面负责运行。
攻克技术难关,为公司增效3000万元
准确的操控关系到生产线的安全平稳运行,而一项项技术革新则有助于低耗高产。两条旋窑生产线运行后,张振旺始终没有放弃攻克技术难题。
2009年,水泥熟料后期强度低成为困扰公司生产的难题,为找到解决办法,张振旺不分昼夜盯在现场,带领技术人员研讨分析,到同行业其他单位学习考察,对配料方案、操作参数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历时2个多月,公司熟料的28天强度一举突破60兆帕,不仅提升了水泥质量,还降低了成本,一年可为公司增效2000万元。这一技术获得了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他也因此获得公司特殊贡献奖。
同在2009年,张振旺通过调整工艺运转参数,成功将高烧失量粉煤灰应用到水泥熟料生产中,这项技术变废为宝,不仅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1000万元,一年还能为周边热电厂解决10万吨以上的粉煤灰处理难题。这项技术同样获得了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
张振旺通过总结实践经验,撰写的技术论文有18篇在国内水泥行业报刊上发表。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将生产1吨熟料的标准煤耗控制在105公斤以内,这在全国同等规模企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传承工匠精神,带出一流团队
一项技术革新的背后往往是超乎常人的辛苦付出。今年3月底,2号旋窑生产线窑尾出现故障,走料不畅,影响产量,张振旺48小时盯在现场,成功化解难题。
2012年3月,公司对篦冷机进行改造,预计30天完工,期间却因公司接了一笔急单,必须提前完成改造。整整21天,张振旺与技术人员吃住在公司,虽然离家只有10分钟车程,却没有回去一趟,困了就把办公室的几把椅子拼起来躺着眯会儿。同为公司员工的妻子,给予了默默支持,隔几天就送来换洗衣物。而当时只有5岁的儿子却忍不住抱怨,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能见到爸爸。
“张工总是紧盯行业最领先的技术,寻找自身差距,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公司工会主席武桂红说,正是靠这种永无止境的用心钻研,才让公司能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遇到技术问题,张工总是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在他那能学到很多。”中控室操作员马辉说。在张振旺的带动下,中控室20人的团队,全部都是金蓝领,还刚获得了 “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今年获此荣誉的全市仅有两家。□本报记者 尹晓燕 本报通讯员 王博
新闻推荐
冰凌向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赠送杂志面向全球征文、26万元奖金总额,掀起一次关于“家风”的深刻讨论……近日,“廉动全球——华人好家风”征文大赛启动仪式在香港举行。大赛将辐射全球15亿华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