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逛菜场不是为了买菜,纯属干逛。这毛病起源于几年前,那时我家门前就是菜场,上下班都得经过菜场,想不逛都不行,因为菜场里的人熙熙攘攘,擦肩接踵,只能蜗牛般地在一个个摊位中穿行。
我家门前的这个菜场呈“L”条状分布,全长不足两百米,基本上都是菜农摆的地摊,到中午时分菜场便没了人,只剩下满地的菜叶。太阳渐渐升起时,四处来的菜农,便将翠绿欲滴的绿色青菜及红黄白颜色各异的蔬菜在地上摆好,不一会附近的居民从四面八方涌进菜场,把宽不足五米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于是菜农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惊叫呵斥声、鸡鸭鹅叫声、车辆鸣笛声合成为一支“菜场交响曲”,行走在其间,给我们这些深居在水泥森林里的人们带来浓郁的生活气息。
每到周末我便开启菜场模式,从东到西慢悠悠地逛,没有目的性,我最喜欢逛的莫过于蔬菜区,原因就是蔬菜区可以讨价还价,看着那些中老年妇女和菜农们砍价也是很有意思的事。你还别说这砍价简直就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实用心理学一点不为过。这些老太太到了菜摊并不急于挑菜,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将人家的菜褒贬一番,我在旁边看着好笑,人家的菜不好,你干嘛还要买呀,卖菜人被讲的不知怎么应对,只好说你不买就算了,看到卖菜人急了,老太太才不紧不慢地说出自己的价格,那神态仿佛是施舍人家一般,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卖菜人终于败下阵来。目的达到,菜也称好,老太太还是不急于将菜装入袋中,而是从口袋中掏出自带的弹簧秤重新将菜又称了一次,临走时还不忘顺手多拿一棵菜,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卖菜人只是无奈地苦笑。
看着老太太们砍价的情景,也勾起了我买菜的欲望,其实根本不是为了买菜,就是想找一下砍价的感觉。那天路过菜场时,我路过一个卖青菜的摊位,见那青菜上都是泥,菜叶上还都是小洞洞,便按照老太太砍价的套路,也不问价上去就贬人家的菜不好,卖菜人不屑地看了我一眼,“你可会买菜呀,这是烂菜吗,大哥这是没上农药的菜可好”,首战失利,但我还心有不甘,“这菜怎么卖?”“两毛钱一把”“五毛钱两把卖不卖?”我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式,仿佛不是买青菜而是买汽车,卖菜人见我这样问,二话没说就答应,我心中那叫一个得劲呀,头次砍价,虽说开局不利,但还是拿下的,可惜他是成把卖的,不然还能顺几棵菜走。
回到家我兴高采烈地向夫人炫耀自已砍价的过程,哪知夫人听后一句话将我打击得不要不要的,“人家两毛钱一把,你五毛钱买两把还占便宜了吗,你算术是体育老师教的吧”,此时我才反应过来,我那不是砍价,是给人家提价的呀,晕。不过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我没事就跟在那些老太太后面,观察她们是怎样砍价的,渐渐自己也总结出一些规律来,我的砍价定律是“一看二慢三通过”,到了菜摊前先站住不要急于动手,看看别人是怎么砍价的,等别人砍好价买过走后再接着砍,最后经过几个回合的来回拉锯搞定。我砍价还真不是为了省那几毛,就图个乐,体会一下寻常生活中那种不一般的乐趣。
后来我家门前的菜场被取缔了,原本拥挤的马路变得宽阔起来,菜场取消了,但我逛菜场的乐趣依然涛声依旧,只要一有空还要到附近新建干净宽敞的室内菜场去逛逛,不为别的就为了寻找讨价还价后胜出的那种感觉。其实,真正的胜者还真不是我们这些买菜的,不是有句话吗,从南京到北京,买的哪有卖的精。
新闻推荐
新华社长沙10月8日电(记者谭畅)近日,湖南常德一女子偷拿大街上的3盆绿化盆栽时被后车拍下,引发网络热议。当地有关部门介入后,这名女子将盆栽送还原处,并被警方行政拘留3天。网络流传的视频显示,在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