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重阳节,也叫“敬老节”。据《易经》记载,把“九” 定为阳数,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1988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气。于是,古老的重阳节被赋予新的内涵。
我国是礼仪之邦,尊老的风气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初步形成。孔子在《礼记·礼运》中曾描述过尊老爱幼的美好图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据《周礼·王制》记载,舜时已有敬老之礼:“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周代的尊老养老更加具体。比如:规定五十岁以上老人可以不吃粗粮而吃细粮,六十岁以上老人要常备肉,七十岁以上老人要每顿多做一份,八十岁以上老人的食物要精致珍美,九十岁以上老人应随时有饮食供应。另外,《王制》还记载:“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杖” 是老人的手杖,是老人受尊敬的标志。
汉代的皇帝大多能做到恪守孝道,尊敬老人,尤其是汉文帝为母亲薄太后侍疾时衣不解带并亲自尝药,成为舜以外唯一一个被纳入《二十四孝》的帝王。汉文帝一即位就下了一道养老令,以法令的形式规定了赏赐老人的标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得一石米,二十斤肉,五斗酒;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二匹帛和三斤絮。年纪越大的老人得到的物质赏赐越多,形式也越隆重。对年过九十的老人发放养老粮时,必须由县令亲自督促检查,县令或县尉亲自送交。除了赏赐实物,汉政府还授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享有王杖,持有王杖的老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尊重。
唐代沿袭秦汉至魏晋各代在尊老方面的诸多优秀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尊老敬老法律制度。这些制度从“身份尊崇、经济有待、家长特权、司法保护”等方面阐述了法律条文和实施举措,且详细完善。宋代的养老体系堪称全面,该体系是一套以孝亲教肓为基础,以国家敬老尊老为表率,以家庭养老为主体,以社会保障为补充的敬老尊老制度。明代的养老政策除了保留前代的有关制度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比如敬老与养老结合,开展多种养老活动,具有经常性和终身性等。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养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清代不仅有完美敬老制度,更有皇帝以身作则的引导和示范。众所周知的康熙皇帝摆“千叟宴”几百年来一直传为美谈。
从古代一系列政策和制度,不难看出尊老养老文化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可惜的是,这些优良传统在某些地方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老人节确定已经二十多年了,不养不敬不尊不助老的现象时有发生,令人唏嘘。党的十八大以来, 与老年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医保养老惠老新政不断出台, 党和国家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推动老龄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使我们每一个老年人都实实在在地有了“获得感”,安享晚年。
愿尊老养老文化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文化基因,把尊老养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在每个家庭、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尊老养老的风气,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新闻推荐
记者10月27日获悉,前央视名嘴郎永淳因涉嫌醉驾,在北京朝阳区被抓。公开资料显示,郎永淳,江苏睢宁人,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主持人。1995年进入央视,主持午间节目《新闻30分》。2011年9月开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