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自由在高处》之后,熊培云审视社会、回归内心的最新力作。
这是一本写给孤军奋战者的书。它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探讨美好人生与美好社会的可能性。
面对来自各方的多重重轧,作者分析了“无私心即无公德”“悲观的理性”“不完整的慈悲”,并对时兴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等概念提出批评。
作者相信美的激情是人神性的基础。在有关苦难与荒诞的态度上,本书对个体的境遇充满了温柔的同情。欢乐与痛苦都是人命运花园中的一草一木,有着相同的重量。
在这里,西西弗斯式徒劳是幸福的。当活着的人看见活着,他推动的不只是大地上的石头,更是天空中的玫瑰。而真正的慈悲,除了面向众生的牺牲,也包括对自我的成全。
作者简介:
熊培云,1973年生于江西永修,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文学与传播学。与写作相关的职业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周末》等知名华文媒体专栏作家。现执教于南开大学,作品多次获评中国国家图书馆、新浪网、《亚洲周刊》《新周刊》《文学报》等机构与媒体颁布的年度图书奖。
编辑推荐:
如果说《自由在高处》是让年轻人成为自己的启蒙书,谈的是如何自洽,《慈悲与玫瑰》则在审视自我抵近自我的同时,谈人如何与社会和他者共洽。它既是“自由在高处”精神的承继,又在这种精神内核的承继中展现更深广的外延。其高标独在的风骨和气质,以及基于成全而非压迫、基于建构而非毁损的悲悯情怀,恰如为一切孤军奋战的灵魂所作的书证。
如何获得幸福感以及生之意义?如何在逆境中自处自救并成功突围?个体选择之于人生的境遇有怎样的不同结局?作者引领我们从古今中外众多先贤那里获得启示,从几千年前到当下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撷取种种实例,甚至借用自己和朋友的亲身经历,来为众生不可知的命运提供多种可能的方式。
熊培云的文字,既犀利警醒,亦满怀深情;既有学者的明辨理性,亦有诗人的云端浪漫。给读者以智性启发,审美愉悦。
除了文字、观点本身带给你的冲击,更重要的,《慈悲与玫瑰》一书中诸种意象所呈现出的敞开的多义性,将为你启开延伸阅读之路,让你对那些既成定义重新梳理,唤醒你流连于已有已得的沉迷之心,张开一切感知细胞,在这场智力与意志的交流中觉醒,并以玫瑰为喻,从此踏上漫长的精神之途,和缘遇的众生一道,追寻美好新世界。
名人推荐:
熊培云的社会观察,他的文笔,是如此细致和娓娓道来,让我恨不得重回小学,对自己的文学功底、人文社会科学“推倒重来”。对于我们这些从抑制独立思考的教育体系中出来的人来说,到大学毕业时还能保留住自己个性、特别是保留住思想个性的人,实在渺渺无几,而能够像熊培云这样独特洞察人、社会与国家的人就更是难得了。读他对电影、对文艺、对著作的评论,是一种思想享受。他的才华是上帝给我们中文世界的礼物,这种礼物让我们没有理由不感激。
——陈志武 知名学者,耶鲁大学教授
媒体评论:
熊培云之写作上承新启蒙的光照,下续独立批判之传统,以其犀利和洞识成为当下思想空间的有力捍卫者和扩展者。
——陈彦 旅法政论家、欧洲华人学会秘书长
有必要让更多人来读熊培云的文章,有病治病,无病健脑。
——郭光东 《南方周末》编委兼评论总监
(《慈悲与玫瑰》,熊培云著,新星出版社) (新浪读书)
新闻推荐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等机构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三季度扬州交通拥堵全国名次“倒数”,同比下降了25位,拥堵缓解明显。值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