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风俗既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一个结果,也引领着当前乡村社会的价值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风俗中,埋藏着价值观变迁的种子,需要耐心培育,正确引导。“零彩礼”结婚正是对此的积极呼应。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摒弃传统陋习,形成正确的结婚观,不以彩礼高低论感情,只以感情深浅谈结婚,真正成为自己婚姻的主人。
近日,一场“零彩礼”结婚,让河北的一对新人成为“网红”,连当地市委书记都到夫妻俩所在的公司,为他们俩的行为点赞。“清流啊!这对新人很朴实”“破旧俗,立新风,勇气可嘉”……众多网友的礼赞和祝福,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简单、质朴、回归本心的婚嫁风俗,是年轻人发自内心的渴求,也应该是我们时代的风尚。(11月27日《人民日报》)
男婚女嫁,本是人生大喜。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彩礼越要越多,结婚“门槛”越来越高。想把媳妇娶进门,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彩礼,再加上“三金”饰品、房、车花销,一套下来这让本就不太富裕的农村家庭顿时感到“压力倍增”,甚至有些家庭不得不四处借钱,面临因婚返贫的危险。
虽然舆论对于“天价彩礼”的声讨与批判从未断绝,但现实中敢于对彩礼说不的年轻人、尤其是农村年轻人仍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民俗惯性使然,一些家庭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往往被视为“外人”“嫁出去就成了别人家的”,觉得必须收回一些“本钱;亦或是,有些老人认为彩礼是新娘幸福生活的保障,彩礼要的越多,越有利于今后女儿的生活;再加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种种原因,导致了一些地区“天价彩礼”现象的发酵。
“我看上的是人,不是背后的家庭,没必要为难父母,为难爱人。”河北这位新娘质朴的话语说明了一个简单的生活常识:结婚过日子,最主要是在于两人是否能够相互包容,是否有共同的目标追求,是否有过好日子的上进心和诚意。金钱不能衡量一切,但移风易俗,殊为不易。要打破“彩礼”的枷锁,不仅要说服父母、亲友,更要敢于面对社会压力关,用勇气抵御指指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零彩礼”无疑是一股清流,新娘一个小小的举动背后是金子般的心灵和纯纯的爱情,不因彩礼数额而迟疑,不因婚礼琐事而纠结,不因世俗眼光而担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风俗既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一个结果,也引领着当前乡村社会的价值观。婚丧嫁娶、迎来送往的风俗中,埋藏着价值观变迁的种子,需要耐心培育,正确引导。“零彩礼”结婚正是对此的积极呼应。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够摒弃传统陋习,形成正确的结婚观,不以彩礼高低论感情,只以感情深浅谈结婚,真正成为自己婚姻的主人。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11月29日,针对北京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事件,红黄蓝教育机构发布道歉信:我们倍感难过和耻辱,向孩子们和大家深深道歉,对不起!我们没有资格祈求原谅,唯有拿出实际行动,并承诺对幼儿园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