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华家池游学

来源:绵阳日报 2017-12-03 08:04   https://www.yybnet.net/

□廖伯逊(江油)

对杭州人而言,华家池是一处值得一去的地方;对浙大而言,华家池是历史最悠久的校区。如果游西湖感觉太累的话,那么游华家池就会悠闲不少。华家池畔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四周有“小孤山”“小三潭印月”“小平湖秋月”“小苏堤”等景点,因而华家池又有“小西湖”之美称。

到杭州的次数不太多,也不是一两回。与华家池结缘,是因组织上在浙大办班。记得第一次到杭州,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感觉杭州小,西湖大,地图上标的华家池还在郊外,没有纳入城市版图。因此,对华家池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字面上,并没有深究的兴趣,更没有走进华家池的动力。如果不是在华家池学习,也许这辈子就会与它擦肩而过。

我是幸运的!走进华家池就走进了浙大和浙大的历史。1934年,浙江大学农学院从笕桥迁到华家池重建;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浙江大学内迁贵州湄潭;1945年,抗战胜利回迁,昔日秀丽的华家池已是一片废墟。1946年起,校长竺可桢领导浙大师生在华家池南面先后建造了神农馆、后稷馆、嫘祖馆、西斋和华1至华4斋。神农、后稷、嫘祖馆是教学办公楼,意思是“不忘以农为本”,旨在纪念中国古代神农教民耕作、后稷教民稼穑、嫘祖教民桑蚕;西斋是图书馆,华1至华4斋是学生宿舍。

浙大对我们这个班很重视,安排我们住在改建为宾馆的后稷馆。上课、吃饭、散步、休息都很方便。到浙大的第一课是学唱校歌。离开学校已30年的我,又回到教室,找到了从前当学生的感觉。“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文虽文言,但给人的启迪实在是大,不仅教诲了人如何学习,还教育人如何做人。学唱这样的校歌,不管是不是浙大人,都是一场精神的洗礼。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的来自教学研究一线,有的来自各个厅局,他们不仅学识高,实战经验也很丰富。《双轮驱动:浙江园区经济与特色小镇发展》《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与产业落地》《“互联网+”下的传统经济转型升级》《绿色、低碳、环保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10多个前沿、新颖、适时的课程,让我们脑洞大开,眼界拓宽。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寓教于乐,收获颇丰。

学习岂止在课堂,漫步华家池,水面开阔,四周绿柳护岸,柔美多姿;校内绿道蜿蜒,植物茂盛,满眼皆绿;栋栋老旧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更显岁月的厚重。秀丽的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浙大闻名遐迩,也就有了“北有未名湖,南有华家池”了。难怪《国家人文地理》一书,把华家池列为中国高校66个最美的地方。在厚重文化的熏陶下,华家池的一草一木、一池一石仿佛都有了灵性。

因此,在华家池学习,心里都是敬意。百年浙大,英才辈出,群星闪耀。我们所走过的林荫小道、驻足的楼台亭阁、下榻的后稷宾馆……说不定都有一段又一段的名人故事,或者一个又一个的学习典故。先贤们筚路蓝缕、爱国报国的事迹早已融入华家池的一草一木和每一寸空气。这也难怪华家池的草木与池石灵气飘然了。

我被这灵气包裹着感染着,浙大的校训是“求是”,也是浙大的精神之所在,我想我是学到真经了,华家池的灵气就是“求是”。正如浙大校歌所唱“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己是,无曰遂真。”结业后,我们即将踏上归途。直到汽车启动前的一分钟,我才上车。浙大西南区项目办主任朱晓娣开玩笑说,再来,就不走了。是的,我有点舍不得离开华家池了。

新闻推荐

四款茶样黄曲霉毒素含量均过关

记者选取的四款不同的普洱茶样品,分别是外包装完好的云南10年普洱茶熟饼、外包装有虫洞的云南10年普洱茶生饼、外包装完好的袋装普通陈年普洱散茶和外包装完好的古树新茶饼,这四款茶都是一般消费者...

相关新闻:
“好汉”刘兴2017-12-03 01:07
猜你喜欢:
评论:(华家池游学)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