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王泽山 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来源:黄海晨报 2018-01-09 01:20   https://www.yybnet.net/

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侯云德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2岁的王泽山,将60年的科研生涯贡献给了祖国的火炸药事业;敢创新,不盲从,他说,他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推动我国火炸药技术的发展。

88岁的侯云德,他主导建立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终其一生和各种烈性病毒作斗争,为突发传染病的防控构建了一座坚固堡垒。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授予7名外籍科技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王泽山:“以身相许”火炸药

“自己这一辈子,除了还能做火炸药研究这一件事,别的都不擅长。”

83岁的王泽山院士,6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火炸药性能。他攻克了一系列军工难题,三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也让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诸多技术重新傲视全球。

1935年,王泽山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1954年他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选择了一个当时学校最冷门的专业——— 火炸药。

“跟航天、导弹等热门行业相比,这项工作太基础、太枯燥、太危险了,甚至一辈子也出不了名。”正因为这样,同期20多人中只有王泽山一人报了这个“不起眼”的专业。

1985-1990年,王泽山率先攻克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多项关键技术,为消除废弃含能材料公害提供了技术条件。该技术获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与此同时,王泽山又针对火炸药的另一世界难题———低温度感度技术发起冲击。如今,该技术已应用于我国武器装备,使武器性能摆脱了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国外的低温度感度技术至今仍存在贮药稳定性、使用局限性等问题。

回顾与火炸药“以身相许”的60多年光阴,王泽山对于当初的选择始终无怨无悔:“这是一个国家需要、个人前途更加灿烂的最佳选择。”

侯云德:被誉“干扰素之父”

侯云德院士是著名病毒学家,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领域的奠基人,始终立足国内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60余年致力于医学病毒学研究,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和重大应用及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为中国上述重大领域的开创发展并进入国际最前列,做出先驱性杰出贡献。

1958年至1962年,侯云德在前苏联攻读副博士学位期间,首次发现Ⅰ型副流感(仙台)病毒存在着两个亚型,并澄清了仙台病毒是否对人有致病性这个当时尚未解决的问题。回国后,侯云德一直在从事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的研究。

1987年,侯云德等学者首次发现,中国人白细胞在受到病毒攻击时,诱生出的干扰素主要类型是α1。1989年,中国批准国产重组人干扰素α1b,这是中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一类新药。此后,α2a、α2b、γ等亚型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系列产品纷纷出自侯云德之手。

2009年应对甲流疫情的时候,侯云德院士提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多部门协同作战抗击突发传染病疫情。之后,由卫生部牵头,38个部门参与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从此,我国建立了传染病防控综合技术平台,并成功应对了之后发生的手足口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H7N9禽流感等新发突发疫情。(据《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 王泽山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从国家科技大奖看创新走向

王泽山、侯云德两院士摘取2017年度中国科技界的最高荣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双响”,基础原创“多点开花”;科技奖励“年度大戏”彰显时代意义,中国力量再攀高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8日在京举行...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2017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 王泽山 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