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海《黄耳寄书》(局部,1921年作)狗年将至,且来说狗。《说文解字》中对狗的注释是:“狗,叩也。叩气吠以守”。意思是:狗,叩叫,叩气吠叫为主人守门。由此看来,自古以来,狗就是人类的朋友,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诗经》中,犬虽涉及得不多,但都被用来贴切传神地表达农耕时代生活的浪漫美好。《齐风·卢令》:“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卢重环,其人美且鬈。卢重鋂,其人美且偲”。“卢”指的是黑毛猎犬,“令令”即“铃铃”,猎犬颈下套环发出的响声。全诗仅二十四字,勾画出一个壮美、仁爱、勇武、多才的年青猎人带着心爱的猎犬打猎的情景。而在《秦风·驷驖》中,狗就更加威风凛凛了。诗中描绘了秦襄公狩猎场面的恢弘和壮观,而在狩猎之后游于“北园”时,车儿轻轻转啊鸾铃叮当响,长嘴巴的小猎狗、短嘴巴的小猎狗,你们彪悍骁勇,多么劳苦功高!
狗的意象在古诗词中,多被用以渲染乡野的清新美好,表达诗人对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的向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等。狗是家园的标志,是炊烟缭绕的村庄里乡情的守望者,总是令漂泊的旅人魂牵梦萦——“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梅尧臣《田人夜归》)。而狗狗对主人的依恋,那种亲昵的状态,在诗人笔下被刻画得分外生动形象——“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杜甫《草堂》)。
狗对家主忠心耿耿,不仅为其看家护院,甚至会帮助主人排忧解难。《晋书·陆机传》记述了“黄耳寄书”的故事。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名叫黄耳的狗,深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他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想让黄耳传信。没想到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家乡,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遥遥千里啊!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忠诚的信使。
狗对主人的忠诚度是最高的,在主人遇到危险时,狗还会奋不顾身,甚而是舍身相救,历史上不少志怪小说记载了“义犬救主”的故事。如东晋干宝的《搜神记》,记载了义犬“黑龙”湿身运水扑火、勇救主人的故事;南朝宋刘义庆的《幽明录》记叙了狗狗“的尾”杀蛇救主的故事。而最为曲折感人的,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五《义犬》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个富庶的商贾在租船回乡途中,用重金赎回了屠户刀下的一只狗。没成想船夫却是江湖上的强盗,劫了商人的钱财,将其抛入江中。“犬见之,哀嗥投水;口衔裹具,与共浮沉。流荡不知几里,达浅搁乃止。犬泅出,至有人处,狺狺哀吠……”救下主人后,这只聪明的狗还揪出了乔装改扮的强盗,被盗劫的钱财也失而复得。
现在,不论乡村还是城市,养狗的人多了起来,但多以名犬为主,身价也贵得惊人,动辄几千,甚而上万。对此,我不敢恭维。那种其貌不扬却贫贱不移、忠贞不渝的柴犬土狗,很少有人问津,即使在乡下也已不多见,这令我徒增了些许莫名的失落。
新闻推荐
据发改委2018年1月5日消息,为加快推进我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研究起草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现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