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由萧红笔下的饥饿描写说开去

来源:三江都市报 2018-01-29 08:15   https://www.yybnet.net/

作家阎连科 图据百度杜浩

萧红跟很多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一样,都喜欢谈食物,但是,萧红所写的食物跟别人完全不一样,比如说跟周作人写的茶点,跟林语堂讲的吃食完全不一样。萧红的一本文集《商市街》中有一篇文章叫《雪天》,主要描写她和萧军在哈尔滨寄居在一个叫欧罗巴旅馆的日子,那段日子他们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生活,所以常常处在饥饿之中,其中不少段落文字就写出了萧红的饥饿,而萧红写饥饿的那种状态,我觉得是中国作家里面写得最好的。

萧红是这样来写饥饿的,她笔下写出的食物,在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最基本的、人之所以还能生存下去的一个条件,她是把饥饿写成一种关于“人的肉体还能不能活着,还是要被消灭的”这样的一种基本状态,这时它“不再是美食不再是文化,完全都跟那些东西无关,完全跟中国作家平常谈食物所关心的重点都不一样了”……

的确,萧红通过描写她的饥饿,写出了她在那个时期的生存条件,她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那些抱着闲适、欣赏来描写食物和美食文化的心态,是做不到的。萧红写饥饿,构成了她的文学记忆。

这不禁使笔者想到,很多作家和饥饿的关系,关于饥饿的记忆,“饥饿”成为他们的文学感悟和表达的重要内容。

著名作家阎连科,在谈到文学素材的来源时,曾说到自己的饥饿经历,并说他自己是被“饥饿”刺激成为作家的。

“饥饿”,是阎连科那一代人在青少年时期最强烈的感受。有一天,阎连科应约去他父亲干活的工地,走了十几公里路,工地炊事员把阎连科带到一间黑屋子,嘱咐他不要发出声音,接着端来一大碗肉,一个大馒头,从外面锁上门,让他在里面小声吃。阎连科吃完了那碗肉,半碗猪油也喝下去了。阎连科后来才知道,那天工地杀了一头猪,炊事员是阎连科家的亲戚,悄悄偷了那碗肉。后来,这碗肉的美味让阎连科树立起人生目标,将来有一天要过上好日子:想吃肉就能吃上肉,想吃油条吃油条,这引导着阎连科读书、劳动和写作,直到今天……

的确,我们阅读阎连科的不少作品,其中都有不少描写饥饿的内容。饥饿对阎连科的文学创作影响非常大,他的很多作品都涉及饥饿,他用各种方式去表现饥饿、表现革命,表现在饥饿面前人性的美好,阎连科的《我与父辈》就表现了在饥饿状态中这种亲情的美好。为什么要写“饥饿”?阎连科说,“希望能告诉读者另外一种真实的存在,历史是那个样子就是那个样子,不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样子,不是我们知道的这个样子。文学是虚构的,但是文学的真实是必然存在的。”

莫言的很多作品里,“饥饿”,也是他要着重表达的一个文学内容和母题。

莫言出生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很多回忆,都提到了童年时代物质匮乏的经历,尤其是对饥饿的描写。莫言曾说过他童年时期经历过的一次极为饥饿的情景,“村里的小学校拉来了一车煤块,那种亮晶晶的东西我们不知道,一个孩子跑上前去拿起一块就嘎嘣嘎嘣地吃起来,香得很,大家伙一见就扑上去,每人抢一块吃起来,那味道的确好,直到现在我还能回味出来。大人们也来抢,结果一车煤块就这样让大家给吃完了。”这一童年饥饿的生活,给莫言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以后他把这一情节写进了长篇小说《蛙》。

在《丰乳肥臀》中,莫言描写母亲上官鲁氏奇特的偷粮方式。她给生产队拉磨,趁干部不注意时,在下工前将粮食囫囵吞到胃里,这样就能躲过下工时的搜身检查。回到家后,她跪在一个盛满清水的瓦盆前,用筷子探到自己喉咙里催吐,把胃里还没有消化的粮食吐出来,然后洗净、捣碎,喂养自己的婆婆和孩子,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一跪在瓦盆前就想吐。这样的情节听着离奇,但却是莫言母亲和村里好几个女人的亲身经历。

莫言曾经说过,文学其实是一种记忆。有时候在写作时打开记忆的闸门,对饥饿的恐惧和仇恨就会一泻千里。至今,莫言仍然对食物保留着一种天然的敬畏。莫言的妻子杜芹兰介绍,几十年来,莫言无论名气多大,他对吃一直没有要求,因为小时候吃不到面,现在尤其喜欢吃面食,馒头、面条、包子,永不厌烦,至于饺子,无疑算得上是最高的礼遇了。

另外,我们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鲁迅的作品里、沈从文的作品里,也能看到饥饿的文学描写。鲁迅的笔下就写到了祥林嫂的饥饿,孔乙己的饥饿,闰土的饥饿……

这些都是作家们创作的“饥饿的文学”,“饥饿”触及人的精神层面、灵魂层面、人性层面、生命层面,也可把它称之为“饥饿的哲学”,这构成了一个作家的原始想象和原始经验,并且成为作家进行文学表达的丰厚的生活财富。

这些作家关于“饥饿”的记忆是普遍的,而且,这些关于“饥饿”的知识,不仅成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成为他们对于世界的综合解释和认知,由此具有了普遍和典型的意义。这种普遍和典型的价值,不仅具有文学的意义,也具有哲学的意义。生命中曾经的饥饿回忆或饥饿感,让萧红看到了生存的严酷、生命的真实状态,让阎连科、莫言成为作家。

新闻推荐

获释 沙特首富 阿勒瓦利德王子回家

据新华社电在“反腐风暴”被扣押两个多月后,沙特首富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王子27日获释回到家中。一名沙特政府高官证实,阿勒瓦利德离开关押他的酒店,返回住所。这名官员拒绝披露阿勒瓦利...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由萧红笔下的饥饿描写说开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