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互联网时代,算法也绝不是万能的,而以“热度”为标准筛选信息,也只不过是诸多算法中的一种。在处理“热搜造假”之外,网络信息平台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在公众面前。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7日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针对新浪微博存在的几方面严重问题约谈该企业负责人,责令其立即自查自纠,全面深入整改。新浪微博随后暂时下线热搜榜、热门话题榜等板块,并发布公告称将加大力度处理刷榜行为。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相关部门约谈新浪微博并责令其整改,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新浪微博热搜等板块暂时下线,平台对刷榜行为加以处理,是很有必要的。而在处理“热搜造假”之外,网络信息平台或许更应该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以什么样的标准、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在公众面前。换句话说,现在很流行的以“热度”为衡量标准的信息筛选机制,是时候做出反思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针对相关部门约谈,新浪微博的反应主要集中于遏制“热度造假”。比如,新浪微博发布公告,揭批了一些企业及娱乐行业从业者“有组织的刷榜行为”,揭露了“一些相关的互联网黑产”,并针对“相关明星、节目、事件名称”作出了3个月不能上榜的处理决定。不难看出,上述行动针对的是“刷榜”和“存在作弊特征的行为”,目的则是“确保热搜榜、热门话题榜的真实可信”。
针对“刷榜”的一系列行动,暗含了一个逻辑,那就是需要遏制的是造假行为,而以“热度”为标准的相关榜单是合理存在。或者说,遏制“刷榜行为”恰恰是为了让“热搜”排行这种信息呈现形式继续发挥作用。互联网平台有这样的考虑并不奇怪,因为在信息爆炸时代,在海量信息中选择一部分呈现在用户面前,是各平台增强用户黏性、发掘盈利模式的重要工具。用户“喜欢”什么就推送什么,什么内容“热闹”就把相关内容“提前”,这是普遍做法。
之前围绕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已经有过很多议论了,所谓“热搜”以及“相关的互联网黑产”,原理上并没有特别之处。只不过,竞价排名靠的是财力,“热搜”靠的是热度,最终同样引向物质利益。这种模式的最大问题不是“造假”,而是模式本身的唯“热”是取,就算能够保证“热度”不受干扰,保证“真实可信”,又如何保证以“投其所好”为特征的筛选模式,一定能改善网络信息的生态环境呢?大量违法或有害信息,不正是借着所谓“用户习惯”或“精准推送”的名义大肆传播吗?
受众广泛的信息平台或社交平台,是时候反思一下目前惯用的信息筛选模式了。无论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还是考虑到平台的媒体属性,都应该有所改变。此次相关主管部门约谈新浪微博,指出其“对用户发布违法违规信息未尽到审查义务,持续传播炒作导向错误、低俗色情、民族歧视等违法违规有害信息”,显然不只是针对“热搜造假”。社交平台如果仅仅从榜单的真实性入手,或者仅仅对造假行为施以惩罚,显然是不够的,谈不上“全面深入整改”。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即便在互联网时代,算法也绝不是万能的,而以“热度”为标准筛选信息,也只不过是诸多算法中的一种。要知道,“遵守宪法法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始终是不容突破的底线,而“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更是网络信息平台应尽的责任。唯“热”是取,很容易被冲昏头脑。
新闻推荐
鸟类中,我最喜欢的是麻雀和白鹭,尽管麻雀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我小时候特爱掏麻雀玩。而白鹭,在我的苏北老家水边,偶尔能看到它们白色的身影,算是新奇美丽,人们从不伤害它们,就像它们也从不伤害人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