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制度该对“4年被救助234次”说不

来源:市场星报 2018-02-01 01:08   https://www.yybnet.net/

1月29日,“穷游者”孙永(化名)在网上火了。孙永在1月24日被杭州警方救助,随后被民警送到了救助站。但就在救助站,工作人员登记后发现,约4年时间内孙永在全国一共被救助过234次。昨天,记者了解到,孙永现年27岁,甘肃人,出去游玩花掉自己的钱后,没办法就去救助站。(1月31日《北京青年报》)

“穷游者”孙永在网上火了后,不少穷游爱好者纷纷表示,“这是驴友被黑得最惨的一次”“这分明是流浪乞讨,而不是穷游”。救助制度的本意是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可不曾想制度的善意却被孙永这样另类的“穷游者”利用,成为他们不切实际,却还想实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愿望的投机取巧捷径。

笔者以为,“4年被救助234次”之所以会上演,固然有制度的人性化与温情使然,但救助制度存在的漏洞也显而易见,且正是这些漏洞的存在,给了孙永们“碰瓷”救助制度的机会。“碰瓷”救助制度若频频上演,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这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与挤占。救助资源是有限度的,孙永们频繁被救助,必然会挤占其他真正需要救助者的资源;其次,容易形成误导,刺激其他人效仿孙永们的行为。以为靠着救助制度就可以“行万里路”,最后难免进一步造成救助资源的浪费;此外,对孙永们本人其实也是种伤害。尽管他们达成了免费“穷游”目的,但或许正是救助太容易获得,纵容了他们的好吃懒做。如果“碰瓷”救助制度一开始就无法轻易成功,孙永还会把将近4年的时间都花在所谓的“穷游”中吗?尽管救助站也很无奈,但不得不说它们在无意之中助长了一批“懒汉”的养成。

对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堵上救助制度的漏洞,例如修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对接受救助的频次作出更明确的规定,或者各地建立联动机制,对恶意蹭救助者说不。总之,绝不能让制度拿被救助234次的肆意“穷游者”没办法。

新闻推荐

江苏多个设区市主官有了新职务 省政府首现“70后”副省长

江苏多个设区市的市委书记有了新职务。1月31日上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娄勤俭当选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当选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此外,还一并选出了多位江苏省人大...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制度该对“4年被救助234次”说不)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