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牛放的“正写”言路

来源:北海日报 2018-02-03 08:51   https://www.yybnet.net/

我曾写过一篇涉及牛放书法的文章《马放南山,牛放桃林》,一晃6年过去了,读到他的诗集《诗藏》后,我着重谈一下他的“正写”言路。

牛放的书法其字深得事体中元,不是匠人字,也不全属文人字,更非那种笔画嚣张而古怪、墨迹就像饕餮吞噬文字本身的怪体。信奉充实为美,渐自一体的中和之气朝向大地敞开,氤氲之中藏匿雄强;笔势奔放之下不舍寸铁之锋。他并不着意数量的堆砌,神思流淌,于拈花微笑的顿悟中领略言语道断的禅机,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祥和、暖意十足。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书法“正写”。

有人说,“字如其人”。又有高人指出,“为人须真诚,为文须狡诈”,恐不尽然。在我看来,牛放的书法、牛放的诗歌、牛放的散文与人其实是一脉贯通的,他就是一个藏地的汉子,挥舞着镰刀与鞭子驱赶羊群、河流和石头,伸手一扬,旗云风雪跟随,他为文坛带来了藏地的血性、忧伤与绮丽。

他笔下的诗,不是博尔赫斯的函授作业,也不是跟着保罗·策兰一路狂奔的内陷式写作,更非为营造“白银时代”的悲伤凝冻而暗地里进行的人工造雪。他的诗歌叙事性不是特别明显,抒情性而非抒情式的写作乃是他的压舱石。这来源于他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对青藏高原上天、地、人的缅怀,这不妨看做是他对源于藏地“吟唱”传统的继承。牛放老老实实地写,他在激情、思辨与叙事之间徜徉,他从没有刻意地“反抒情”,他更没有标举“反价值”。他来了,他看见,他说出。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诗歌“正写”。

《诗藏》当中涉及一系列藏地的地脉与地望,呈现出牛放的诗歌地理学。有道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藏地的水系与风物,对于盆地具有一种俯冲态势,这也决定了《诗藏》一泄如注的气势。

欧阳修在《洛阳牡丹图》一诗中感叹:“洛阳地脉花员宜,牡丹尤为天下奇。”道出了“地脉”之于牡丹是天地交感之兆。先秦时已认定了山与江河、地与植物均存有“脉搏”,亦即所谓地脉。后世一些堪舆术家强调来龙去脉、结穴、理气等等,其实全仗地脉的变迁。欧阳修在另一篇名文《洛阳牡丹记》里,特意分析了地脉的成因:“况天地之和气,宜遍被四方上下,不宜限其中以自私。夫中与和者,有常之气也,其推于物者,亦宜为有常之形,物之常者不甚美,亦不甚恶。及元气之病也,美恶隔并而不相和,故物有极美与极恶者,皆得于气之偏也。”这些议论早成为共识,但只有把这样的共识纳入到个体命运中去体验,去揣摩,去提纯,变“共识”为“异见”,由此才能成为自己的发现与言说。诗集《诗藏》,其厚德而载物的写作伦理为盆地中的我们展现了高地上的跌宕历史、风俗画卷。

藏地在很多人心目中就是浪漫主义的。牛放不言浪漫,他倾心于一些微小的事体,那些灾难,那些倒伏,那些死亡,那些在大地上留下铁蹄一般证词的牛骨。牛放说:“游牧的细节,成为我们游览的风景”,事物的过程恰恰构成了人类的全部历史。《白马土司王玺》《月光守护古格王城》《账房》《嗮太阳的老阿妈》等作颇具一种历史的哀痛,写得节制、舒缓而冷风四溢。我感动于《驮盐的羊群与盐》中的描述,那是一群西西弗斯式的羊,劳作背盐,最后体力耗尽被人宰杀了,按理说,羊比西西弗斯幸运啊,可是羊得到了解脱吗?这却触及我内心深处的哀痛。

牛放着眼于藏地的风物,尤其关注于那些铭刻在大地上的历史脉络,并通过这一线索,勾勒出了大地的沧桑与变异,结合其个人感受,其强烈的人文关怀使我受到了不小的震动。于是,“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依时间沉淀的大地形貌,就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了,而是具有一种被情怀带动起来的雪山与海子。如果说“叙事”已经是盆地诗人们的不二法门,那牛放的情怀,可以视为他穿行藏地的唯一罗盘。他能够在某地、某时感受到的一种流动不息的“感动”,正是牛放之于地理行走的价值向度。

我进一步发现,在牛放的《诗藏》当中,他将历史事件、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一并纳入到地脉的范畴予以考察和感知。他不是时髦的“他者”,他就是藏地咆哮而出的激流。这也决定了《诗藏》的结构体例——净土、民族、皈依,与此相对的是阔达、绵长、神性。我更喜欢前面两个章节。牛放富有激情的“正写”语体,使本书避免了艰涩和浅尝辄止,一如野地里的满怀喜悦的帝王百合与杜鹃。《诗藏》当中很多独具个性的思辨观点,一直支持着我的阅读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牛放这部诗集写作时间跨度较长,因而在呈现的过程中,具有“泛抒情”倾向。一些细节被忽略或裁除了,辅之以思辨叙述。我以为这类叙述方式回避了最为重要的诗歌元素。细节一旦回到内心就是内在的跃升,应是破除其“泛抒情”的力点。

诗向思的靠近正逐渐成为一种大势,也成为检验一个诗人文字力度的试金石,祝愿牛放在保持自己文体特色的同时,将笔触更为锋锐地伸向大思想、大文化。也许,我们逐步在向独立思想靠近的路途上,都会触摸到那沉淀在我们体内的铁。因为在思的面前,我们必须谦逊而虔恪。如果说牛放的书法是“马放南山,牛放桃林”,那么他的诗就是燃烧于藏地的文化地图,他的沉思则沉淀为冰下那黝黑的砺石与苔藓。浮荡在大地上的真实和忧伤如同清新的夜露,将擦亮黎明。于此,牛放的文字世界像一个开了光的法器。

(作者为当代先锋诗人,思想随笔作家,出版有《诗歌笔记》《词锋片断》《黑暗之书》《鞋的风化史》等20多部个人著作。)

新闻推荐

把环保大数据用起来

顺时针当前,很多地方都在加强大数据建设,硬件、软件都越来越完善,但是应用和共享方面还有欠缺。笔者认为,各地环保部门应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台阶。从环评、试运行、验收,到各项督察、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牛放的“正写”言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