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福州市鼓楼区推行“公厕革命”,建立起“一厕一长”制度,区委书记和区长负总责,大大小小110座公厕,每座都由一名领导干部担任“公厕长”,每天须至少巡视一次包干的厕所。“公厕长”制实施近一年来成效显著,目前已在福州全市推广。(2月24日新华网)
事实上,城市公厕的建设和管理是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特别是,公厕作为一种公共设施,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城市形象。然而,长期以来,公厕是我国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短板,也是我国城市建设最突出的薄弱环节。如此语境下,福州市推行“一厕一长”制度,由领导干部担任“公厕长”,显然是公厕管理的创新之举。
不可否认,城市公厕的建设和管理确实很难,如规划难、选址难、资金难等。其中,管理难应该说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公厕问题突出且久治难愈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历史欠账过多、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到位等问题。事实上,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各地对公厕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城市品质和形象的影响程度等认识不足,舍不得花钱,舍不得下工夫,舍不得出力气。此外,市民文明如厕素质也有待提高。
基于此,住建部在2016年“世界厕所日”出台了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其中有一大亮点,就是要求调整男女厕位比例,女性与男性的厕位比例为3∶2,人流量较大地区为2∶1,而且属于强制性规定。2015年5月,国家旅游局发起旅游景区“厕所革命”,提出全国旅游景区、旅游交通沿线、旅游集散地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2017年4月,福州推行“一厕一长”制度,让“公厕革命”更深入、更彻底。
必须正视的是,城市公厕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除臭不到位和环保欠缺、建设和管理滞后、公厕数量偏少和布局不合理、男女厕位比例失调等,需要相关部门和市民共同努力。城市公厕管理,应在“一厕一长”的基础上,由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牵头,强化责任,采取多种途径,解决上述诸多问题。要知道,解决市民如厕难,与解决市民温饱问题同样迫切。此外,市民也应提高文明素质,在享受“方便”的同时,切记珍惜爱护公共设施,顺利通过公厕文明考验。□张西流
新闻推荐
■王运富母亲是一位普通农民,她乐于助人。在家中,她用一颗宽容的心孝顺我的爷爷;在村里,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残疾人,还关爱过多位老人;热心的母亲还调解过多起家庭纠纷……这么多年来,母亲的孝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