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浙江提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不得早于八点到校”后,近日,“学生超晚十点可选择不完成剩下作业”的规定也将于开学后在浙江杭州部分中小学实行,为实现教学的减负提质谱写了新愿景,迈出了“美好教育”的新步伐。
“把课业负担真正减下来”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心声。但从1955年教育部发布第一个“减负令”至今,“作业多”仍是学生背上沉重的枷锁。如何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为他们提供“制度红利”?
于此,杭州上城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稿),从作业的布置、批改和监控等方面,保证小学生晚上九点前,中学生晚上十点前能够与作业“说再见”。
其实,除了上城区,杭州拱墅区也于近日出台了相关规定,指出如果学生晚上十点后还没完成作业,可以选择不做,只要家长签字后第二天交给老师即可。类似的规定也于2017年在宁波鄞州区出台。
“推迟到校是一方面,让学生早一点睡觉也同样重要。”上城区教育局副局长王莺说,“小学生作业时间超晚九点、初中生作业时间超晚十点未完成可选择不做”的规定,不仅要求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还强化了作业的监控。
她表示,校长应每个月听取一次全校各年级的作业情况。若每晚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数量不多,须为他们“量身定制”作业量;若数量较多,须会商分析原因并及时调整;若该类学生集中在某一学科或某一班级,须由学校牵头做专项调查和约谈整改。
将作业管理作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牛鼻子”、提高教师基本教学素养的“责任田”和增强社会对教育获得感的“突破口”是教育者的目标。但近年来,“校内减、校外增”使得减负难已经从学校“瓶颈”转移为更多家长集体的焦虑。中新
新闻推荐
近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在微博上发声:广东人因为喜欢煲汤,在汤中乱放中药材,结果成为世界上肾病发病率最高的三大地区之一。真是这样吗?中国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约为10%,广东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