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社区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不上专家号,三级医院人满为患……要解决医疗资源“胖瘦不均”的问题,推进分级诊疗是关键之举。2017年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提出,到2020年,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如何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约专家”?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秘书长敖虎山委员指出,分级诊疗的作用是使各级医疗机构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优势,真正使老百姓小病不出社区、大病转诊有序、健康指导常态化,达到医改惠民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医疗和医保改革双管齐下。
敖虎山认为,一方面要调动医务人员下基层的积极性,在特别偏僻的地区可以进行“一对一”结对子的方式,让三级医院的医生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对基层医生进行帮扶和指导。另一方面要完善医保制度,全面推行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促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引导患者在社区基层就医。
新闻推荐
□新华社记者于瑶王希最近一段时间,微信公众号“马慧娟的农闲笔记”暂停了更新,不少读者留言催稿,作者马慧娟回复“忙完手头重要的工作就更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马慧娟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