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正是读书的好时候。
温一杯香茗,看茶叶氤氲缥缈,闻茶香四溢,手捧一卷诗书,案头静坐,多么美好的时刻,多么温馨的日子,进入书中,与人物对话,顿时物我两忘,书人合一。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这样一本本读下来,自然对书的内容有了认识,对书的作者也有不同的评价。我日常所读的,多是文学书籍,历史类的,通俗类的,古典的,现代的,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书,想方设法也要我来,一读为快。因为爱书,所以对各位名家的新书出版情况也了如指掌,听说哪位名家写了新书,必定时时关注,一等新书上市,马上动手抢来,先睹为快。后来知道了鲁迅先生关于读书的一段名言,才如梦方醒,鲁迅先生是这样说的: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对更多的书籍有了涉猎,音乐类的,医学类的,建筑类的,反正只要有时间,手头的书是不可或缺的。白天要上班,书又不能装在包里带来带去,所以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家里读一本,在单位利用空闲时间读一本,两本书不是同时开始,也不会同时结束。可是这么长时间读下来,对书的内容,一次也没有混淆过,真是泾渭分明毫不错乱。
读书时间长了,一定要远眺一会才好。推开窗子,把阳光和春风一起请进来,你会感觉心旷神怡,舒爽无比。天气晴明,自然是好景色。若是窗外正飘着细雨,那迷离的雨意,不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啜一口香茶,品尝其中韵味;咀嚼书中哲理,品味书香墨香,这情景,多么舒服惬意,你说呢?
读不同类的书籍,必然有不同的收获。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古人所说的“开卷有益”,也正是这个意思,只要翻开书,就会有收获。宋真宗赵恒为了倡导当时天下人读书,亲笔写下《励学篇》,全文如下: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固然是从某一方面夸大了读书的作用。然而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也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个中道理,惊人地相似。
读书作用如此之大,那么国人每年的读书量是什么情况呢?有这样一组数据:世界人均读书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是:俄罗斯54本;以色列50本;德国47本;日本45本;奥地利43本。再来对比一下我们国家:中国人均阅读图书为4.35本。多么惊人的数据对比,我华夏神州泱泱大国,人均读书量不足人家的十分之一。读书,已经成为每个有觉悟的中国人势在必行的任务。
时逢盛世,我们沐浴在阳光下,沐浴在春风里,生活在幸福中,衣食无忧。为了传承经典文化,共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踏着前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足迹,趁着春光,让我们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吧。
新闻推荐
昨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今年有一批道路、铁路、机场项目被列入2018年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将新建一条磁浮Z3线,忻州至雄安将新建高速铁路。何为磁浮?据了解,磁浮是磁悬浮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