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博会上的湖南剪纸匠

来源:铜都晨刊 2018-05-15 09:55   https://www.yybnet.net/

李铁骑“剪”纸不用剪刀,用刻刀;洪源“写”书法不用毛笔,用剪刀。正在举办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湖南馆里,两位湖南艺人第一次见面了。

老哥俩都带上了作品,带全了工具,在文博会上搭起展位,现场展示湖南的特色剪纸。他们周围不乏科技含量高、展示手段多样的展台,可湖南剪纸靠精湛的手工艺吸引了大批观众。

苗族艺人李铁骑的这门手艺叫“踏虎凿花”,是他的家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57岁的他是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一刀剪”是株洲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10岁开始学习剪纸的洪源今年已经67岁了,如今除了汉字,英文、韩文这些外文他也能剪,他说:“只要能写出来,我就能剪出来。”

洪源灵巧地运用着剪刀,给很多驻足的观众剪出了他们的名字留作纪念。从小就学书画的洪源写字就喜欢“一笔字”,在此基础上他开始探索“一刀剪”。五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只要说了剪什么字,他心里马上就能设计好笔画和结构,然后落在剪刀上,成为他的剪字作品。他说:“一刀剪出来的字方正,不容易变形,装裱起来也方便。”

他现在有十多个徒弟,最小的五岁,最大的比他还大十岁。他大多数的儿孙辈们也都会这门手艺。洪源不担心传承的问题,说“国家重视做这个,收入也有保障。”

而李铁骑的“踏虎凿花”曾经面临“传承危机”,因为“这门手艺长期不变,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大众的审美观变化了。”

“踏虎凿花”这门民间艺术原来只是装点窗户等小物件。可看到因为这门手艺赚不到钱,家乡人不愿意学,李铁骑着急了。他花了两年时间,把多层套色的工艺引进了这门传统手工艺,不仅打开了艺术门路、招到了徒弟,还有外地剪纸艺人专门来学。

有了多重套色,“踏虎凿花”这门老手艺有了新生命,表现形式和画面色彩都丰富了。去年,李铁骑带人创作了《画里泸溪》献礼湘西自治州60周年州庆。这幅长8米、高1.26米的作品是目前篇幅最大的“踏虎凿花”作品,还被收藏进了州博物馆。

“我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这样我们多一条腿走路,还符合大众的审美观。”李铁骑说。

近些年,当地政府还专门划拨资金,引进人才,办起了“踏虎凿花”的传习所。李铁骑说:“只要愿意学,我都愿意教。”

李铁骑现在创立了工作室,开办了公司,搞起了销售。而他的心愿不止如此,他说目前县里不止他一家公司,他希望未来这门手艺的产业链能做活、做火,做成文化产业。

很多人都拿了李铁骑和洪源的名片,希望日后能和他们合作,这两位老人都笑着说“好”。他们都是因为兴趣而选择剪纸作为职业,又通过创新把老手艺发扬光大,如今他们依靠市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更好、更广。

新华社长沙5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骨科护士宋欣荣

不经意间已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从“小护士”变成了“护士阿姨”,见证了石化医院的改革发展,石化医院也承载了我的青春和梦想、欢笑和眼泪。时光在变,容颜在变,不变的是宣读南丁格尔誓言时...

相关新闻:
处处劲吹文明风2018-05-15 09:40
猜你喜欢:
评论:(文博会上的湖南剪纸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