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晋侯鸟尊
5月初,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内多家考古所、博物馆举办了“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其中来自山西博物院的国宝级文物“晋侯鸟尊”尤为引人注目。有意思的是,近日,这件文物结束了在北大的“探亲”之旅启程返回山西之际,北大还赠送了一件“回礼”——鸟尊文物尾部一直缺失的象鼻残件。如果最终确定这件残件确属晋侯鸟尊,不久的将来鸟尊有望恢复“完整之身”。
1992年至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晋侯墓地进行了6次大规模发掘,共发现9组19座晋侯及夫人异穴并葬墓,而这件鸟尊正是从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的。出土时,这件鸟尊已经支离破碎成100多片残片。据介绍,当时考古人员将破碎的“零件”连同墓土整体从墓室里切割下来,打包运回北大的实验室,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把它修复成如今的形态。修复过后,可发现鸟尊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彝”,这说明该器是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2002年修复完毕,鸟尊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后,收归山西博物院。修复完成后的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大鸟回望,小鸟依偎,全身布满纹饰。凤尾下面起支撑作用的“象鼻”,使它显得构思十分精巧。然而,在文物清理过程中,考古人员并未发现鸟尊尾部“象鼻子”的一段。
在鸟尊修复完成并回归山西博物院后,北大师生在对该墓出土文物进行整理和修复的过程中,又发现了疑似鸟尊尾部的残片。据悉,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博物院已基本确认了残片为鸟尊象鼻的缺失部分。(孙乐琪)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6日至10日,寿县政协副主席朱运阔等前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湟源县和大通县学习考察“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考察组先后深入城东区大众社区富康颐养中心、国际村社区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