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上课期间去厕所需要填写请假条,还要找两位老师签字,而且每天限量100张?近日,云南临沧市一中的课堂特殊请假条引发网友热议。(5月15日中国新闻网)
一张特殊请假条暴露学校管理程序上的繁琐和低效,种种理由也难以立住脚。从生理上讲,学生上厕所等不得,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最起码的信任,校方的做法会让学生生理受困,心理受阻———生理受到了约束,心理就不会阳光。
该校相关老师回应称,请假条主要针对的是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防止他们在上课期间请假外出去厕所抽烟,或进行一些和学习无关的违纪行为。但这种“殃及池鱼”的做法让学校的僵化管理暴露无疑。上厕所必须请假,不是解决抽烟的良方。换言之,针对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而“棍打一片”,弊大;不分青红皂白,把正常如厕当“敌”,不妥。
“限量上厕所”的奇葩规定有悖人性化教育理念。该校老师称,起初因为请假条印得不够,所以出现了请假条不够用的情况。其实,从成本角度看,不印刷请假条显然会比“没印刷够”更节约,那学校为何不采取更省力的不请假制度?而且,请假条还需要任课老师审批、值班保卫人员审核签字,且需填写请假的起止时间,程序相当繁琐。
师生之间应当互相信任。教师应包容和信任学生,尤其对他们如厕的生理需求,“一路绿灯”才该是正解。退一步讲,即使“限量请假条”不是真相,但上厕所要请假却是事实。这样的请假制度,折射该学校刻舟求剑式的管理硬伤,矫枉过正,应当废止。
无独有偶,据媒体报道,贵阳清镇一学校曾出台规定,学生上厕所需带“如厕牌”,否则将被处罚,“如厕牌”每班一块。可以说,该学校初衷是为学生安全和学习着想,“如厕牌”也是针对部分学生借上厕所之由逗留,存在安全隐患设立的,但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因而规定实施一天就取消了。从本质上看,“限量上厕所”和“如厕牌”都是不折不扣的奇葩规定,对学生身心健康皆不利,缺乏人性关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出发点不该是“治理”,而当是“指引”,要充满人文关怀,要讲究科学管理。近年来,不少学校推出奇葩规定,如为了防止早恋的苗头出现,男女生要分桌吃饭,限制男女生的谈话距离等,这些都让人性化教育跑偏。值得反思的是,有些学校和教师为何热衷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学生?要知道,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应有人文情怀。希望不再出现为了管理而治理的“好心办坏事”。
本报评论员
姜春康
新闻推荐
4月份我国经济 运行总体稳定 生产需求稳中有升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
据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陈炜伟、张弛)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民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