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6月21日电带芯片的银行卡,无须输密码也不用签名,POS 机上一挥,在一定额度内即可完成支付。小额免密免签支付,是中国银联为提升客户体验,为持卡人提供的一种小额快速支付服务。自2015年产生之日起,就是默认开通。近日,因中国银联宣布将小额免密免签单笔支付限额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这一功能引起各方关注。然而记者在多家银行进行体验发现,无论人工办卡还是自助领卡,都没得到有关功能默认开通的风险提示。
“这项功能是默认开通的,不需要征得用户同意,就像银行卡能刷卡交易一样。”记者就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的开通方式咨询银联客服时,得到这样的答复。而多家银行的客服却回复说,这项功能是银联芯片卡本身具备的,银行只是按规定发卡。
中国银联官方在14日给记者的回函中指出:小额双免业务在业务开展之初即重视持卡人权益的保护,并通过业务规则明确了发卡银行应向持卡人告知小额双免的业务,保护持卡人的选择权与知情权。
可万一卡真被盗刷了怎么办?银联官网的信息称,银联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适用的银联芯片卡相比其他支付方式安全性更高,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还未发生过因芯片银行卡被复制导致伪卡欺诈的实际案例。并且,中国银联联合各商业银行为持卡人设置了专项补偿金,提供了72小时失卡保障服务。
这项72小时失卡保障服务究竟是什么?结合银联和各银行客服的回复,以及银联的官网信息记者得知:持卡人在挂失前72小时内的盗刷金额银联会给予赔付,但如果发生损失的时间超出72小时,则无法赔付。同时该条款限定,每位持卡人每年最高累计赔付上限为3万元。
记者在一些银行网点以普通持卡人身份进行相关业务咨询时,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自己已经关闭了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
业内专家指出,银联和银行将用户银行卡的小额免密免签支付默认开通,忽略了用户的知情选择权,容易为双方埋下法律风险。
福建瀛坤律师事务所张翼腾律师认为,银行卡密码或签名是银行在非柜台层面识别持卡人身份的唯一凭据,亦是用户授权银行划款的重要凭据,如果银行未对用户提示并得到其明确授权而开通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有侵犯用户合法权益之嫌。
厦门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汪东升则建议,银行卡的小额双免业务可借鉴支付领域的“询问开启”模式,在用户办卡时,由银行向用户做出功能说明和风险提示,由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开启。这样的操作方法既能保障诸如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相关权益,也可兼顾对小额双免业务有需求的持卡用户。
新闻推荐
默默被开通我也只能认 ——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默认开通调查□新华社记者颜之宏刘硕
惊喜不惊喜——一张带芯片的银行卡,无须输密码也不用我签名,POS机上一挥,在一定额度内即可完成支付;意外不意外——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