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最大的本地野兽在回归 上海开拍纪录片《狗獾》

来源:澎湃新闻 2018-06-22 15:56   https://www.yybnet.net/

作为上海食物链顶端的兽类,30只狗獾将成为一部纪录片的主角。

2018年6月22日,由上海科技馆和奉贤区林业站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狗獾》在奉贤区申亚生态林开机,这是两家单位在“大调研”中,就如何利用各自专长来展现上海近年来在动物保护和生态恢复方面所作贡献的调研成果。

纪录片将上海本地现存体型最大的兽类、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狗獾作为拍摄对象,希望进一步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该片预计于2019年制作完成。

上海市重点保护动物狗獾。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科技馆提供

影片讲奉贤研究保护狗獾

今年3月,上海科技馆和奉贤区林业站在“大调研”中,就如何宣传保护动物,保护生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助力“长江大保护”战略作了深入探讨。

经讨论,两家单位决定合作拍摄一部以“狗獾”为主题的纪录片。影片主要以在奉贤开展的狗獾研究保护工作为线索,介绍狗獾的生活习性、生存环境、人文价值、保护现状等。

2009年起,上海科技馆就策划并拍摄了“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纪录片,其中有上海的鸟类——震旦鸦雀,有长三角的两栖爬行动物——中国大鲵、扬子鳄,有上海的鱼类——松江鲈,也有长江的重点保护动物——江豚,《中国大鲵》、《川金丝猴》、《黑颈鹤》等10余部影片的拍摄制作已完成。

4月26日,上海科技馆“大调研”组一行人来到奉贤区,参观了申亚生态林狗獾基地,实地考察了狗獾的生存环境、种群数量及分布状况,就合拍纪录片《狗獾》项目的方案构思、执行计划等问题形成共识——上海科技馆负责制定拍摄方案并拍摄制作,奉贤区林业站提供相关文献资料和场地,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宏发教授把关影片科学性。

十年建成狗獾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和完整生态链是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征。狗獾作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兽类,在生态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野生狗獾种群数量的减少,是一个城市生态的预警。

狗獾是上海本地现存体型最大的兽类。

奉贤区申亚生态林是狗獾的恢复和保护基地,是上海市政府在上海本地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恢复上海野生狗獾的种群数量,使其保持稳定的生存种群,对保护上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修复上海生态链,构建城市中的自然,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底,上海市林业局启动了狗獾保护行动计划——“上海地区獾类现状调查及生态恢复”项目。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不仅主持启动了狗獾的本底调查,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奉贤区林业站开展了狗獾重引入项目。

奉贤区林业站和徐宏发教授团队组成项目组,联合开展狗獾保护和研究工作。十年中在申亚生态林,建立了一个可供狗獾生存和繁衍的栖息地。

狗獾栖息地已基本完成。

目前,狗獾栖息地修复扩大已基本完成,新改造的水系环绕了整个栖息地,沉水、浮水、挺水植物构建了丰富的水生环境,栖息地内已发现了包括黑斑蛙、饰纹姬蛙、赤练蛇等两栖爬行动物以及夜鹭、白鹭、黑水鸡等十多种鸟类。

栖息地的各人工洞穴中均有狗獾生存,它们自行扩大了洞巢,种群数量已有30只左右。

然而,据徐宏发介绍,在上海郊区,如果要达到狗獾能在野外自然繁殖并长期保持稳定的生存,数量至少需要500只。达到这一目标至少还要10年以上,“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说狗獾真正回归上海本地原生生态链,真正扎根于上海郊区这片富饶的栖息地而不至于消失。”

目前,狗獾的保护工作还在继续,纪录片《狗獾》的拍摄正是为了丰富和完善狗獾栖息地的科普教育,增加宣传手段,提升狗獾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新闻推荐

西宁一幼儿园发布“劝退七条” 律师:幼儿园强势应引起重视

日前,有西宁市民向西海都市报96369新闻热线反映,“西宁金伊芙幼儿园发布一则告示,详细列举了“劝退幼儿”的七种情况,内容感...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最大的本地野兽在回归 上海开拍纪录片《狗獾》)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