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书人对书有种特别的嗜好,这种嗜好可以称为“痴”。因为“痴”,不仅喜欢读,更喜欢搞清楚书的来龙去脉。
今天要介绍的四本书,都是“书之书”,它们是书迷、书虫、书痴的“书话”,涉及面极广:苏精的《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描画了中文图书为何变成今天的模样;陈晓维的《书贩笑忘录》讲了一段有笑有泪有故事的书林传奇;日本推理小说作家京极夏彦独辟蹊径,干脆把书痴书人写进了小说,竟让书痴多了些神秘气质;澳大利亚学者斯图尔特·凯尔斯,则讲述了企鹅出版社与莱恩三兄弟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四本书都是爱书的作者,为了爱书人写下的,献给那些将大把时光都用来阅读的人。李福莹
从雕版线装到西式排印
中文图书如何从雕版线装变身西式排印?西式印刷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2018年5月,一本讲述近代中国印刷史的精细之作《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由知名学者苏精所著,探讨了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的六十余年间中西文化交流史及出版史。
该书作者苏精出生于1946年,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及藏书史。此前,曾著有《清季同文馆》《清季同文馆及其师生》《近代藏书三十家》等书。如《近代藏书三十家》一书,是一部清末民初藏书家的小传,从盛宣怀、叶昌炽、卢靖、李盛铎、梁鼎芬、叶德辉,一直讨论到张元济、董康、梁启超、丁福保、郑振铎,是藏书爱好者的“必读书”之一。
苏精不是那种一辈子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学者,就在撰写近代藏书家故事的同时,他对中国书籍如何从传统的木刻线装转变为西式的活字平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2年,他以近半百之年远赴英国利兹大学,攻读“书目、校勘与出版史”的硕士学位。后又获得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系哲学博士,以西方与中文印刷出版史专家的全新面貌出现在学术界,先后完成了一系列代表作,《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便是其一。
对印刷史的研究,需要作者具有社会学、科技史、文化史等多学科的知识准备。苏精早年在图书馆积累了丰富的图书目录学的知识,后又系统接受过西方印刷史和书籍史的训练,并积累了深厚的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知识。正是因为有这些重要的学术准备,才能使他在《铸以代刻》这一精细之作中,为读者勾勒出西方印刷术自西向东和活字印刷技术由南向北转移的清晰画面。
据出版方介绍,苏精在创作《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的过程中,运用了多达450余万字的一手西文档案材料,通过中西文献对比和细致的资料爬梳,完整建构了十九世纪初开始的六十余年间,七个西式中文印刷机构在近代中国创立经营、引介西式铸字印刷中文图书的具体过程。这是一部描绘文化转型细节的历史长卷,从该书勾勒的大轮廓和描画的小细节中,读者不仅可以了解西式印刷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更能读懂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引发新知爆炸的。爱书人往往想知道书是怎么印成的,中文图书为何会呈现今天的模样,《铸以代刻:十九世纪中文印刷变局》可以让你知道十九世纪这段真实的印刷史。
13位人物剪影,看20年旧书业起起落落
《书贩笑忘录》的作者陈晓维,1973年生人,却早早就踏入了收藏圈,并一度走进旧书业,因而得以就近观察旧书业生态和其中人物的起起落落。近20年来,随着潘家园、孔夫子旧书网等的崛起,涌现了颇多致力于旧书流通的书贩,上演了一幕幕离合得失的故事,身在其中的陈晓维因此记下了不少罕为人知的当代旧书业秘闻,集为《书贩笑忘录》之书,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
在《书贩笑忘录》中,先后出场的中外书贩共计13名,其中还有一位“洋书贩”———马各斯兄弟书店的泰特斯。其余12名书贩,分别是:布衣书局的胡同、湖州顾诤、卖旧书的程序员王珅、北漂赵明、东北人黄凡,以及刘旭、罗老师、老马、王建、杜国立、大亮、韩成宗。这些人不全是真名实姓,即使有的像真名实姓,其实也许是个化名,但在旧书界,这些名字更多只是个代号,人们在意的是其手中有哪些宝贝,或者有哪些故事。
藏书家谢其章为《书贩笑忘录》作了序,他曾问过陈晓维为什么如此有兴趣写这些书贩,陈晓维的回答是:“窥探人的内心深处,多有意思!”谢其章甚至还向他求证某人某事的真实性,陈晓维却绕开去:“此处略有虚构,请勿对号入座。”虚虚实实的成分各有多少,旁人不得而知,却都爱这满书极生动流畅的笔墨。谢其章评价:“晓维的写法,看似写景的地方他写人,看似写人的地方他写事,看似写事的地方他写情,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以我之见,全书到处隐现着晓维人生阅历的投影。”
书里既写了书贩的发家史,也写了书贩的情爱史,统而言之,人书情未了。陈晓维另著有《好书之徒》、编有《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读者均可以当做访书记来读。
人与书一旦相遇,就都活了过来
《书楼吊堂:破晓》是一本充满妖气的小说,同时又可作为“书籍论”“读书论”来读,整体的面貌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过,如果知道它的作者是著名日本推理作家京极夏彦,大家也就明白该书为何能写出这种味道了。
京极夏彦最为知名的作品莫过于“百鬼夜行系列小说”,开创了结合推理和妖怪传说的独特书写新纪元。1963年,京极夏彦出生于北海道小樽。1994年,他在工作之余写下处女作《姑获鸟之夏》,为推理文坛带来极大的冲击。1996年,他又出版百鬼夜行系列之二《魍魉之匣》,拿下第四十九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之后陆续推出《狂骨之梦》等十余部系列作品。京极夏彦的小说人物设定鲜明,布局精彩,架构繁复,举重若轻的书写极具压倒性魅力,读者群遍及各年龄层与行业。该系列从1994年延续至今,已成为推理界的经典。《书楼吊堂:破晓》是京极夏彦全新开启的“书楼系列”第一部,通过讲述书本与探书者的际遇,让读者窥看日本近代文化艺术史的变迁之貌。故事发生在明治二十年代东京郊外的一个神秘书店,店内一片昏暗看不出有多深,有一种延伸至无尽处的错觉。左右墙面全是书架,堆着为数惊人的古今中外各类书籍。洞若观火的书店主人,上门求解人生烦恼的读者,皆是身份不凡的日本近代文艺大家。探书者或心有迷惑,或隐藏不能释怀的往事,造访这家神秘书店;而书店主人则似乎洞悉一切,引领探书者道出过往,解开封印的记忆。于是,人与书一旦相遇,书和人都活了过来。
国内外推理小说中常会出现“旧书店”的身影,而《书楼吊堂:破晓》以明治二十年代的东京为背景,巧妙串联起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虽然故事舞台几乎都是书店内,却能以小见大看到明治社会历史的大格局。书里出现了许多真实存在的人物和书籍,有所了解的读者,读到时必会有一番深深的感触。
企鹅出版社与莱恩三兄弟
企鹅出版社闻名世界,关于其创始人艾伦·莱恩的传记也有不少,但是企鹅真正的创始人其实是莱恩家的三兄弟艾伦、理查德和约翰。三兄弟间的亲密关系是企鹅出版社的核心,他们进行过各种创新,以无畏而富有创造力的精神,出版了大量平价的高品质图书,将阿加莎·克里斯蒂、萧伯纳、弗吉尼亚·伍尔夫、格雷厄姆·格林带到了广大读者中间。
2018年3月,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澳大利亚学者斯图尔特·凯尔斯创作的《企鹅与莱恩兄弟:一场出版革命中不为人知的故事》。大多数关于企鹅出版社的传记常常将艾伦的作用夸大,掩盖了出版传媒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兄弟间富有创造力的对抗组成了企鹅的秘密武器,这才是带动企鹅出版社发展的充满动力而独特的引擎。
该书打破了传统传记对艾伦的聚焦,转而描述莱恩三兄弟之间富有创造力的对抗关系,以及三兄弟从携手同行到分道扬镳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历史阴差阳错,命运各不相同,可是三兄弟都曾是企鹅的核心,各有所长。莱恩三兄弟的关系对于企鹅形成企业精神、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本书既有趣又伤感,既动人又见地深刻,描写了一段难得的出版史。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申铖)中国贸促会商事认证中心副主任闫芸12日表示,2017年,我国出口ATA单证册签发量已跃居亚洲第一和世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