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
我和妻子是1977年春节后结的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召开,国民经济还没恢复,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紧巴。妻子娘家住在20里外南山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的百姓敦厚,民风淳朴,盛行走亲串友之风。我每年最少到岳父家探望3次,春节过后一次,岳父、岳母的生日各一次。去岳父家最怵头的就是行路难。那些年城里没有通往南山的公路,世世代代踩出来的那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别说汽车就是小推车也难行。祖祖辈辈的山里人只好挑着扁担上山下山。20多里山路,又带着礼品,自己那时穷得连辆自行车也买不起,只好借人家一辆自行车骑着去走亲戚。礼品放车筐里,妻子坐后座,有了孩子后,礼品就挂在车把上,让孩子坐在车梁上。上崖下坡,涉河过桥,虽骑着自行车,因坡多且陡路难行,骑车的时候不如推车的时候多。一家三口,重量近300斤,颠簸近两个小时,热得大汗淋漓,累得腰酸腿疼。
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老百姓的日子也逐渐富裕起来。记得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在山里修起了公路,虽说是土路,但能通客车了,去岳父家走亲戚再也不用骑自行车受那颠簸之苦了。可两头还是不方便,这一头要赶一段路才能到达乘车点,那头下了车还要走一段山路才能到岳父家。掐头去尾,两头走路的时间比中间乘车的时间还要长,因为路没有修到岳父家的村庄,车也就无法通过去。下了车再提着那些礼品,又带着个孩子,着实不方便。那时就开始盼望什么时候客车一直通到岳父家门口,那该有多好。
记得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变化,平常百姓中梦寐以求的万元户也早已不稀罕。公路终于修到了岳父家那个小山村,且土路变成了柏油路,坐在车上不晃不颠舒服得很。车一直开到岳父家的大门口,脚几乎不用沾泥,就进了岳父家。可人心还是不足,好了还想再好,客车一天只能跑4次,下午5点就没车了。当地风俗,客人上午到,先喝茶、吸烟、拉呱,再吃点心,中午吃水饺,要到下午才开始喝酒,等酒宴完毕,已经是傍晚,哪里还有返程的客车?
又过了不几年,出租的轿车、面的像蝗虫般遍布城乡。出门一招手,出租车就乖乖地停在你面前,你理直气壮地指着方向,一溜烟,风驰电掣,不到20分钟出租车就到岳父家的大门口了。喝完了酒,吃完了饭再打一辆出租车返回,快捷、方便、舒服,潇洒极了。
进入2000年后,国民经济突飞猛进,老百姓的生活日新月异。很多家庭有了私家车,轿车进家庭,这可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如今它实实在在展现了你的面前。2006年,儿子购买了我们家第一辆轿车。2007年,年近六旬的我把一辆轿车开进了家。走亲串友,有了自己的车,说走就走,说停就停,开到哪里都行。心里那个美,说着就乐,做梦就笑。
退休了,我自驾车拉着老伴去旅游,河北西柏坡,山西平遥古城、乔家大院、昔阳大寨,江苏淮安、扬州、高邮、兴化,河南开封、兰考……省内、市内的旅游景点就更不在话下了。2014年年末,我把那辆开了7年的旧车又置换了一款名牌的城市越野车,隔三差五就拉着老伴出去逛景、兜风。2018年春节,我们全家自驾车去广西北海过大年,来回行驶5000公里,让全家人无不振奋,笑得合不拢嘴。
从40多年前走亲戚借人家的自行车到有了自己高档的轿车,真是连想也不敢想,能不让人感慨万千?这也就是短短的三四十年的时间,40年改革开放给我们百姓带来的实惠,真是道也道不尽,说也说不完。
新闻推荐
8月8日,在天津站至北京南站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乘客用手机记录下列车时速。当日,京津城际铁路开始实施新的列车运行图,复兴...